時間:2017-05-05 08:29 作者:佚名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量:
為落實“三套利”、“四不當”等專項治理工作的檢查要點,各地銀監局對轄內金融機構的現場檢查工作已漸次鋪開。銀行各類“脫實向虛”的資金空轉行為、各種規避監管的套利行為和違規關聯交易成為檢查重點,化解金融風險成為現場檢查的題中之義。
監管檢查有序進場
目前,一些銀行已有銀監局進場,另一些銀行在等待監管部門現場檢查。一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銀監局已經進場。這次檢查力度很大,覆蓋面也十分廣。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的合規檢查首當其沖。”
某城商行資管部王總對記者表示,全行正等待著銀監局進場檢查。銀監局已經召開多次會議,針對一些銀行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提示。“監管部門多次強調注意同業業務、投資業務、理財業務,關注點在于是否存在杠桿高、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問題。”
據悉,針對銀行的細化問題,地方銀監局會提出針對性的監管意見,一行一策。此外,各地銀監局在檢查過程中會收集二至三個典型案例,對分支機構因總行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而發生的問題,將會進行檢查報告。對于檢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將及時專題報送銀監會。
同時,專項治理的時間表也已明確。各銀監局將于6月底前向銀監會報送現場檢查意見書,并于7月底前向銀監會報送最終處理處罰結果。
重點在于化解金融風險
綜合銀行和監管部門人士的體會來看,這次檢查針對性強,監管部門把解決“脫實向虛”的問題、化解金融風險放在了重要位置。
首當其沖的是,造成“脫實向虛”的同業空轉、理財空轉等現象要切實整改。例如,銀行是否有大量運用同業資金來對接投資理財產品、資管計劃等,放大杠桿、賺取利差的現象;是否有通過同業繞道,虛增資產負債規模、少計資本、掩蓋風險等現象,是否有理財資金為各類監管套利提供支持的情況。
另一個重拳則打向監管套利。這包括規避監管指標的套利,如通過各類資管計劃違規轉讓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非潔凈出表或虛假出表,人為調節監管指標;如規避自營貸款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風險管理要求,通過非標準化債權同業投資業務和理財產品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投資提供授信融資。
“資產出表、非標投資等業務在銀行業較為普遍。中小銀行受制于資本壓力及信貸額度,往往會通過各類業務實現資產出表,檢查關鍵就在于穿透看風險管理和底層資產,是否有規避監管指標的不合規之舉。這并非對資產出表或非標投資等業務一網打盡,而是針對業務操作重申合規和安全性。”業內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銀行業務的模糊地帶也被納入監管視野。“在現場檢查過程中,監管部門發現某些銀行存在利用私募ABS實現資本套利。”業內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發行和投資私募ABS這一行為并不違規,但可能存在混淆概念而進行監管套利。目前一些銀行通過私募ABS實現資產出表,對于風險權重及資本計提并不規范。
據接近監管部門的人士指出,監管部門擬對銀行發起和投資私募ABS的規模和情況進行監測。這一資產出表通道或將收緊。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最嚴重的問題是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及利益輸送。一旦在檢查中被發現,就要從嚴從重處罰。“這一情況并不多見,但是若發現就是大問題。”業內人士指出。
時隔一年半,商業健康險個人稅收優惠試點再有新進展。近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以下簡
近期,壽險公司陸續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2016年非保險子公司的相關數據。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目前已有前海人壽、中國平安、泰康人壽、中國太保、合眾人壽等險企披
自4月至今,大盤調整已經淹沒了一季度的上漲,滬指年線甚至已由紅變綠。不過,雖然市場氣氛低迷,但保險股卻走出了靚麗的獨立行情。 最為顯著的就是新華保險(601336),從4月19日以
A股保險板塊一枝獨秀。 5月10日,上證綜指報收于3052.79點,跌0.90%,再創1月16日以來新低。在盤面一片碧綠中保險板塊逆勢翻紅,四家A股上市險企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
保監會9日發布《關于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機構重點梳理合規風險、監管套利、利益輸送、資產質量、資產負債錯配等風險點。 《通知》提出,
截至昨日收盤,保險股板塊在過去的14個交易日中,除了5月5日微跌,板塊指數實現全面上漲,個股表現不俗。對這一現象,券商分析人士認為,這在預料之中。并且,多家券商發布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