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10 08:57 作者:吳雨 來源:新華網 瀏覽量:
自習總書記425金融安全講話之后,新華社連續7天高規格刊發系列述評,作出權威解讀,值得跟蹤研究。
仔細看,這次金融維穩跟以往完全不同,這次是全面趨嚴的監管主旨,不是揚湯止沸的表面維穩,金融機構內部公司治理改革和外部監管放在了同樣的高度上,不但是外部嚴格監管,還要內控,更要調整激勵機制,連根拔了;同時金融安全不止是中央金融部委垂直分內的事,更是地方政府的責任,要求守土有責,全國一盤棋。
新華社:要完善主板基礎性制度 積極發展創業板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維護金融安全提出6項任務,任務之一便是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金融環境,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充分認識金融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金融因順應實體經濟需要而產生。金融業的發展歷史,就是不斷改進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過程。
近幾年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積極穩妥推進金融創新,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資金結構流向更趨合理,成為提升中國經濟“新氣質”的有力支撐。但需要看到的是,金融業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脫實向虛”傾向,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
金融的使命是服務好實體經濟,我國處在經濟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實體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
金融把錢用在“刀刃”上,企業才能有獲得感,實體經濟才能獲得更多源頭活水。這就需要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通過加強信貸政策指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資金支持,提高資金的可獲得性,降低融資成本。
要服務好實體經濟,需積極規范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目前中國總體金融結構仍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資本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資占比仍然偏低。要完善主板市場基礎性制度,積極發展創業板、新三板,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以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場外市場為主發展債券市場,形成包括場外、場內市場的分層有序、品種齊全、功能互補、規則統一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擴大直接融資創造更好條件。
要服務好實體經濟,金融機構要突出主業、下沉重心,發揮其固有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金配置等優勢,堅決防止“脫實向虛”。其中,大中型商業銀行要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豐富金融產品供給,為實體經濟“解渴”;保險機構則應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較為穩定的優勢,做實體經濟的穩定器和助推器。
讓金融活水更多、更好地流入實體經濟,在促進經濟茁壯成長的同時,也會促進金融回歸本源,有效防控風險,確保行業平穩健康發展。二者相得益彰,互促共生。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業發展和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各行各業要積極把社會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上去,持續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提升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完)
【先前評述】
新華社先前連續6天刊發系列述評,對“習總書記4月25日關于金融安全重要講話”作出權威解讀,值得跟蹤研究。仔細看,這次金融維穩跟以往完全不同,這次是全面趨嚴的監管主旨,不是揚湯止沸的表面維穩,金融機構內部公司治理改革和外部監管放在了同樣的高度上,不但是外部嚴格監管,還要內控,更要調整激勵機制,連根拔了;同時金融安全不止是中央金融部委垂直分內的事,更是地方政府的責任,要求守土有責,全國一盤棋。
2017-05-02 新華社:維護金融安全就是在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
主旨:維護金融安全,是對當前金融體系的重大改革完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當前金融市場出現的亂象,有金融機構風險意識不足、審慎合規經營理念薄弱、公司治理體系改革不到位等問題,也有金融監管存在空白、短板,標準不統一規則不完善等問題。要維護金融安全,就要從金融機構和金融監管兩方面的體制機制入手,強化內控,補齊短板,明確規矩。要以穩固的金融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提供堅強的保障。
2017-05-03 新華社:加強金融監管是為了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主旨: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是防范“大而不倒”機構風險事件于未然;對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監管是為了織好金融安全網;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則是為了準確掌握整個金融系統的信息和數據,做到對全局、對風險心中有數,為防控風險提供一幅全景地圖。
2017-05-04 新華社:金融機構要切實承擔起風險管理責任
主旨:在當前整頓金融秩序的關鍵時期,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審視自身,在公司治理、經營理念、業務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度變革,把穩健審慎經營的理念根植行業,正本清源、回歸主業,以簡單透明的產品和高效的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17-05-05 新華社:及時處置風險點 防止風險由“點”成“面”
主旨:比起后期處置,前期風險防范更為重要。不論金融機構還是監管部門都要未雨綢繆,控制增量風險。一方面,監管機構要全面排查風險,列出清單,逐一整改;另一方面,各金融機構要嚴格開展風險自查及“上對下”抽查,對于查出的問題和責任人要嚴肅處理。金融市場的風險排查往往內容上有交叉,對象上有重合,因此監管部門需做好統籌謀劃,落實責任,形成合力。
2017-05-07 新華社:讓金融監管為金融發展保駕護航
主旨:金融監管保駕護航要制定好“游戲規則”,避免“叢林法則”、避免“真空地帶”。金融市場結構復雜、參與者眾多,金融監管要在頂層設計完善“游戲規則”,才能讓每個參與者在扮演好自己角色、把握好行為底線的同時,得到公正平等的市場機會。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則從來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不允許存在游離于監管之外的“真空地帶”。
2017-05-08 新華社:上下合力共同維護好國家金融安全
主旨:不僅要有自上而下的嚴監管和自下而上的機構自律,還需要各級地方嚴格遵守市場規律,守好金融發展的底線,維護好本地區的金融發展和穩定工作,從而使維護金融安全工作上下合力,齊抓共管,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原標題:新華社七評金融安全收官:脫虛向實 積極發展創業板)
時隔一年半,商業健康險個人稅收優惠試點再有新進展。近日,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以下簡
近期,壽險公司陸續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披露2016年非保險子公司的相關數據。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目前已有前海人壽、中國平安、泰康人壽、中國太保、合眾人壽等險企披
自4月至今,大盤調整已經淹沒了一季度的上漲,滬指年線甚至已由紅變綠。不過,雖然市場氣氛低迷,但保險股卻走出了靚麗的獨立行情。 最為顯著的就是新華保險(601336),從4月19日以
A股保險板塊一枝獨秀。 5月10日,上證綜指報收于3052.79點,跌0.90%,再創1月16日以來新低。在盤面一片碧綠中保險板塊逆勢翻紅,四家A股上市險企中國人壽(601628.SH)、中國平安(601318.SH
保監會9日發布《關于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險機構重點梳理合規風險、監管套利、利益輸送、資產質量、資產負債錯配等風險點。 《通知》提出,
截至昨日收盤,保險股板塊在過去的14個交易日中,除了5月5日微跌,板塊指數實現全面上漲,個股表現不俗。對這一現象,券商分析人士認為,這在預料之中。并且,多家券商發布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