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的學者和教授很多,但能說真話、敢說真話的真的不多,因為這不僅需要扎實的學術功底,還要有良心和膽識。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算是不可多得的一個。他其實是一位社會學家,但是他常常通過社會學視角來看經濟問題,往往能把握住問題的關鍵。比如房價問題,它與居民的實際財富有什么關系,房價財富效應來自哪里?是如何造成社會貧富差距的?有些問題,不全方位去理解,就看不到問題的本質。今天轉載孫立平的一篇最新文章,供各位參考。
1、 房子是不是財富?
過去20年的時間,是房地產超常規發展的時期。從另一個方面看,也是一個居民大規模集中置業的時期。通過這一段時間大規模置業,老百姓手里已經積累了相當一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
這個財富有多少?幾年前,我有個估算,大體約200萬億。其中,農村50萬億,城市150萬億。現在的數字應該更大一些。也由此,中國從一個真正無產的社會,進入一個稍微有點財產的社會。
但房價高地方的人不愛聽我這么說。比如在北京就有人說,雖然我的房子值800萬,但是我就這一套房,還得自己住,不可能賣,這個不能算做財富。我的看法是,即便你不能賣,它也是對你有意義的財富,因為你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你退休了,把這房子800萬賣了,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花100萬買一套房子,你手里還有700萬可以養老。一個在縣城有一百多平米房子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嗎?假如你的孩子要出國留學,需要一百萬現金,你手里沒有這個錢。你把房子賣了,到一個稍遠的地方,用600萬再買一套。孩子拿100萬去留學,你手里還有100萬現金。一個在縣城有一百多平米房子的人能做到這一點嗎?
所以,就是這一套房子,價格對你也是有意義的,也是財富。但是,對一個國家整體來說,一定要清楚, 這個財富是對其他沒買房,或者房價不高地方,或者農村的一種剝奪。
2、房子里的財富是哪里來的?
但是你得知道,這個財富不完全是你自己掙出來的,不完全是你自己攢出來的,這里包含著一個國家財富再分配的過程。
經常有人說,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老百姓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沒那么快。于是人們質問,差的那塊財富哪去了呢?這里當然有種種原因。比如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手里,比如權貴的掠奪等。但我覺得,除了這些,有相當一部分是沉淀、轉移、滲透到了土地和房子里。
比如20年前,北京五環有個房子,50萬沒人買,20年后的今天,500萬買不下來。這多出來的450萬是從哪來的呢?除了通脹、泡沫等因素之外,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這些年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甚至公共服務投入的錢轉移滲透到了這房子里。就是說,這房子現在值500萬,這里包括了這些年修馬路的錢,建公園的錢,搞綠化的錢,甚至包括公共服務的錢。
但是要看到,通過這個轉移滲透實現的財富再分配是極為不均衡、極為不公平,甚至有時是沒有什么道理的。比如一個家庭在某個地方買了個100萬的房子,另一個家庭同時在另一個地方也買了個100萬的房子。但是幾年過去,這邊開通了地鐵,并且在小區旁邊有一站,這個時候,這套房子的價格可能就漲到了150萬,另一套房子還是100萬。這多出的50萬是哪來的?可以理解為修這條地鐵的錢轉移、滲透到了這套房子里面。而另一個家庭的房子因為沒有臨近地鐵的優勢,他就沒得到這五十萬。這有道理嗎?沒有,但現實就是如此。
3、房子里的財富與貧富差距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們也就知道現在的貧富差距是怎么回事了。這些年貧富差距在急劇拉大。但如果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收入差距起的作用是相對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財富的因素。這一點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代際之間,表現得非常明顯。
比如城鄉差距,這些年在急劇拉大,城鄉收入差距固然是個重要原因,但更重的是,這些年來城市居民絕大多數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國家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建設轉移過來的財富,而農村居民的絕大多數沒有得到。
舉例說,80年代和90年代,北京一個市民的家庭,邊遠地區一個農民的家庭,這兩個家庭的財富是差不了太多的。那個市民家庭可能有個冰箱彩電,農民的家庭沒有,只有一個黑白電視。但市民家庭的房子是國家的,農民的房子是自己的。農民的房子再不值錢,兩千塊錢,三千塊錢,但是自己的,也可以抵得上那個冰箱彩電了。但僅僅20年的時間過去,這個市民的房子800萬了,農民的房子還是3-5萬、10來萬,差了多少倍?尤其是在勞動力流出比較多的地方,有些房子請人來住都沒人住,房子已經不值錢了。
地區之間、代際之間,也是這個道理。50后、60后、70后,甚至部分80后,趕上了房地產紅利,那時你多買一套房子,在北京就是千八百萬。但是,大部分80后,沒有房子的90后,就慘了。你一輩子的收入可能都不夠在北京買一套房子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要在財富上趕上上幾代人,希望非常渺茫。
4、善待善用房子里的財富
既然說房子是造成貧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既然說這個財富中包含了國家財富再分配的過程,那是不是就應該打土豪分田地?或者動用行政力量消滅這份財富?或者像一些人主張的那樣征收房產稅?
我覺得不能這么簡單理解。而且可以說,正確地處理這種財富,是對未來有至關重要影響的大問題。
對此,要考慮到如下幾點。
(1)盡管這筆財富以及這筆財富形成的過程中,存在種種的問題,但要看到這是中國老百姓在改革開放30年中積累的唯一財富。尤其對于年老的一代而言,長期低工資、低保障,他們在價格比較低的時候買了房子,這些房子在這些年間有了可觀的增值,可以部分地視為對過去低工資低福利的補償。
(2)盡管在住房的擁有上很不平均,但要看到,城市居民絕大多數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住房。真正的無房家庭,少之又少。在一二線城市,真正的無房戶主要是新市民。因此,可以說,過去30年間積累的這筆以房子為載體的財富,涉及千家萬戶。
(3)對于擁有兩三套房子的家庭而言,在整體社會保障很不健全的今天,那實際上是他們為自己購買的一份社會保障。尤其是考慮到由于一孩化導致的未來嚴重的養老問題,那些房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養老基金的含義在里面。
(4)中國目前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時刻,這個消費的臺階要能夠上得去,必須要解決人們的后顧之憂問題。要看到,在社會保障很不健全的情況下,現在有人還能敢花點錢,還敢消費點,是因為手里有兩套三套房子,心里有點底。如果你把這個再給弄沒了,這個消費升級的臺階是上不去的。
(5)中國的未來應當是建設一個有產的社會,而不是一個無產的社會。有恒產者有恒心。從更現實的角度說,這幾年很多有錢人跑了,財富轉移出去了。現在留在國內的很多是中產階層,有的好一點的,有兩三套房子。我們應當保護他們的財富。
有鑒于此,可以考慮如下思路:
第一,以穩定預期穩定房價。從去年開始,一些地方的房子又熱了起來,房價大幅度上漲。其直接原因并不是大量剛需的涌現,也不能簡單歸之于炒房,而是源于對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的恐慌所形成的心理共振。于是,無房的人急著買房,有房的人又開始急著投資保值。要抑制房價大幅上漲,關鍵是消除這種預期。
第二,以漸進的方式消除泡沫。中國的房地產有無泡沫?如果有,泡沫多大?要準確判斷。我個人的看法,中國房地產的泡沫主要在一二線城市。而且這個房地產泡沫是在近些年來貨幣大量超發,實際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發生的。穩妥的辦法,是穩定房價,在實際收入提高和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雙重作用下,降低收入房價比。以蘇州為例,去年到今年,房價翻番(原因如上)。但在此前五六年中,房價上漲很慢,泡沫已經很有限。
第三,培養規范中國的住房租賃市場。住房自有率高,有利有弊。好處是安居樂業,減少后顧之憂,弊處是導致社會流動的成本更大。在許多國家,住房的自有率并不高,但房屋租賃市場規范,能保護租房者的權益。發達的房屋租賃市場,既能減緩年輕人的購房壓力,也有利于方便社會流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正確對待縮量上漲的局勢
在本周二直播中,我們做了一個調查,閑置資金所經歷的四個時期:積累期、投資期、復制期、穩健期,你現在正處于哪個時期? 其中,只有4%的朋友處于穩健期,在收租金,創投分紅
縱觀十年來中國股市的大牛股,復權后累計漲幅超過一線房價同期漲幅的股票,依舊為數不多。在實際情況下,即使投資者有幸篩選出這類股票,也未必能夠持股到今天。
“故紙堆里有財富”,前人的智慧真不能小覷;正經工作干累了,大可以花點兒時間,在里面翻檢一番,沒準兒就能開開竅兒。就后生這個事情,以現代投行的眼光審視,顯然還大有可開發的潛力
近來呢,小編常被廣大讀者朋友 咨詢,2017上海最新公租房價格是多少?那就要小編娓娓道 來吧 ! !! 最近這幾年,隨著物價的飛漲,上海公租房的價格也出現了上漲,2016上海最新公
對于負債,不少人的感覺都是,負債越少越好,一旦有了負債,生活就過得不踏實。但實際上,適量負債有利于財富的增長,而有利于財富增長的負債也可以被稱為“良性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