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至今的股債雙殺行情,令新基金發行市場越發艱難。一組數據或許更能直接反映出今年基金募集情況的窘迫,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成立,募集時間為3個月的基金高達33只。正在發行的基金當中,將募集期定在90天最后期限的也有數十只。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新成立基金數量不過58只,為2015年同期的最低水平。5月即將過半,新成立基金僅有14只。
目前股市,債市都不太好,這幾個月新基金發行困難,只靠散戶很難消化庫存。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市場處在調整中,投資者沒有掙到錢,投資情緒較低,更偏向持有現金資產,這是產品發行低迷的主要原因。格上理財研究員關龍彪分析,一方面渠道方即銀行工作重點在年中過渡期有所偏移,發行渠道擁堵,導致新基金發行不力。當然,基金同質化較高也是影響之一。未來基金發行‘堰塞湖’現象的解決,重心可能還得偏向于市場環境的改善,以及更有競爭力的基金產品的推出。
公募基金去庫存壓力大
實際上,隨著“機構監管情況通報”出臺,委外資金大肆擴展的時期已經過去,公募基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去庫存。根據去年12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情況的通知”,自今年1月起,對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產品數量達到或超過已批復未募集基金產品總數60%的基金管理人,證監會將委托相關派出機構對基金管理人有關情況進行現場核查,再次申報基金產品時,每只基金產品的變更注冊申請不能超過一次,這也給了基金公司去庫存的壓力。
有數據顯示,目前新基金超期未募集的仍不在少數,截至4月底,仍有375只基金超期未募集,實際上從去年年底,超期未募集基金數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水平。從對市場公平上來看,與其花費高代價找資金,發行無望后及時止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去庫存一個有效的方法。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坦言。
本文“新基金的發行異常艱難,超期未募集基金的數量依然居高不下”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