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展望后,穆迪再次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并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3下調至A1,這是穆迪28年來首次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
自2016年3月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穆迪先后兩次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做出下調的舉動,最終引起了中國官方的關注。在穆迪公布上述評級結果后,中國財政部官方回應稱,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于“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對于上述評級結果,市場出現眾多質疑的聲音。各大評級機構在成立之初就遵循著“發行人付費”的支付方式,這一原則使得評級機構的利益和發行人保持一致,而不是真正服務于投資者。特別是兩者發生“利益沖突”后,評級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的角色,是否能夠正視顯得尤為重要。
壟斷的評級市場
目前,美國信用評級市場的產品共計5個類別,分別為金融機構評級、保險公司評級、公司發行人評級、資產抵押債券評級和政府債券評級。
在評級市場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軌跡中,以穆迪、標普、惠譽為巨頭的三大評級機構處于絕對壟斷地位。三大評級機構從事以上所有產品的信用評級業務,中小型評級機構從事1~3個類別的評級業務。
根據《全國認可信用評級機構年度報告》(以下簡稱“NRSRO年報”),目前10家NRSRO中,有8家總部設在美國。按評級業務量和分析師數量劃分,大型評級機構為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家機構2014年評級業務量在300000筆至1124700筆之間,占NRSROs總業務量的96.55%,評級人員平均為1270名,占NRSROs評級人員總數的90.35%。
而剩下的4家中型評級機構和3家小型評級機構的業務量占比不到5%。據NRSRO年報披露,2008年至2013年美國信用評級市場處于高度壟斷狀態。
評級業邁入壟斷競爭階段后,確立了NRSRO與非NRSRO的不平等競爭地位。隨著NRSROs評級被大量引入監管規則,評級機構的競爭地位越發不同。
鵬元評級研究發展部研究員李萱在接受采訪時稱,穆迪公司為金融信息服務商,通過其投資者服務(MIS)部門與分析(MA)部門為客戶提供包括信用評級、市場研究、軟件解決方案、風險管理、風險評估、金融培訓在內的諸多服務業務。
截至2016年末,穆迪評級業務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與約11000家公司發行人和18000家公共財政發行人具有合作關系。資料顯示,2016年穆迪公司共實現合并收入36.04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3%。
單獨來看,穆迪投資者服務(MIS)部門實現收入24.71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2%。其中,評級業務收入23.40億美元,非評級業務收入0.31億美元,部門間特許權收入1億美元。
穆迪分析(MA)部門實現收入12.47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7%。其中,研究、數據與分析業務收入6.68億美元,企業風險解決業務收入4.19億美元,專業化服務業務收入1.47億美元,部門間收入0.14億美元。
記者獲悉,目前穆迪投資者服務(MIS)部門負責穆迪的評級業務。穆迪在全球范圍內對多種債務及其發行主體進行信用評級,包括公司債務、政府債務、結構化融資工具以及商業票據等。穆迪投資者服務(MIS)部門的評級業務線通過向債券及其發行方進行首次與跟蹤評級收費的方式獲得收入。
截至目前,穆迪已經對約64000只結構化融資工具進行了評級與跟蹤。
穆迪和標普等先后將其評級業務的觸角伸入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滲入其他國家的評級市場。
非獨立的第三方
作為獨立于發行人和投資者的第三方機構,信用評級的初衷是為了讓投資者根據評級判斷投資風險的大小,其中以三大評級機構給出的信用評級為主要參考標準。
目前在三大評級機構中,穆迪長期評級針對一年期以上的債務,評估發債方的償債能力,預測其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及財產損失概率。
短期評級一般針對一年期以下的債務。穆迪長期評級共分九個級別:Aaa、Aa、A、Baa、Ba、B、Caa、Ca和C。其中,Aaa級指債務的信用質量最高,信用風險最低;C級指債務為最低債券等級,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機會微乎其微。
在Aa到Caa的六個級別中,還可以添加數字1、2或3,進一步顯示各類債務在同類評級中的排位,1為最高,3則最低。
標普的長期評級主要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兩大類,投資級的評級指信譽高和投資價值高,投機級的評級則指信用程度較低,違約風險逐級加大。
投資級包括AAA、AA、A和BBB,投機級則分為BB、B、CCC、CC、C和D。信用級別由高到低排列,AAA級指具有最高信用等級;D級最低,視為對條款的違約。
惠譽是唯一一家歐洲控股的評級機構。惠譽的長期評級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其中投資級包括AAA、AA、A和BBB,投機級則包括BB、B、CCC、CC、C、RD和D。以上信用級別由高到低排列,AAA等級最高,表示最低的信貸風險;D為最低級別,已出現金融債務違約。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后,冰島政府盡全力應對危機,仍沒有逃過被三大評級機構下調評級的命運。2009年12月,三大評級機構又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導致歐債危機正式爆發。
對此,國內一家評級機構的人士表示,歐債危機爆發有其自身原因,但關鍵時點,三大評級機構集中下調其信用等級實際上加速了危機爆發。
大公國際董事長關建中曾批評美國評級公司標準主要包括5項標準:該國滿足西方民主標準的程度;按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評定經濟實力;該國經濟和金融的開發程度;中央銀行對于政府的獨立程度以及該國貨幣是否可以自由兌換;該國掙錢能力。
關建中認為,上述標準對于西方國家有利,特別是第一條、第三條和第四條對于該國的償付能力沒有說服力,沒有考慮與收入有關的因素。
對不同評級主體采取不同的標準,使得三大評級機構的公開、公平原則受到質疑。
資料顯示,2015年,國際清算銀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即便債務壓力小于發達經濟體,三大評級機構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評級明顯低于發達國家。例如,日本債務占GDP比例超過200%,擁有A+評級;而韓國債務占GDP比例不到50%,評級卻也只有AA-.
國家信息中心的一份報告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評級機構收入來源已經發生變化。
報告認為,上世紀70年代之前,三大評級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于研究報告的銷售收入。1975年獲得“國家認可的評級機構”之后,主要收入則來源于向被評級客戶收費,這導致評級機構難以遵守公開、公平和公正原則。
從目前的股權關系看,評級機構并不是獨立的,其所有者是國際投資者,而且其所有者也存在重復的部分。
背后的權力運作
“信用評級機構握有通向資金和資本之門的鑰匙,這是美國資本市場的生命線。”美國前參議員約瑟夫·利伯曼曾這樣評價評級機構的作用。
從利益綁定和進入壁壘的角度看,標普歸屬麥格勞希爾出版集團旗下,公司所有人為哈羅德·麥格勞。穆迪為上市公司,由6家機構投資者共管,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沃倫·巴菲特。惠譽由一家法國公司菲馬拉克控股掌控,而這家公司歸其創始人馬克·拉德雷德·拉夏里埃所有。
上述三家集團和個人同時參與對沖基金和投資基金。例如,標普的其他大股東(包括母公司)分別為:資本集團(美國的投資公司)、黑石、先鋒道富銀行、核準普信和紐約銀行。它和位于第二的穆迪一起構成了金融投資者的權力聚集點。
除此之外,上述大公司和美國政府關系密切,評級機構的所有者同時也參股投資銀行和其他標準普爾500強公司,這促使評級機構從事增加投機和銷售額的行為。例如,惠譽公司60%屬于菲馬拉克控股,菲馬拉克控股則由菲馬拉克開發、安貝林房地產和惠譽集團組成,它們按照家族企業模式經營,都是親戚公司。
《評級機構的秘密權力》一書認為,評級機構并不是可靠的看門人,它們僅僅是被安排在這個位置。在這里,看門人是一個系統性的犯規球員,他與裁判(國家)和眾多俱樂部(企業)一起狼狽為奸。
書中認為,資本市場(投資者)、國家、企業和評級機構共同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游戲場。其中,資本市場為了對不安全的投資進行評估,需要來自評級機構的信息。
國家、企業和評級機構之間的關系則并不單純,它們互相牽制,互相給予。因為證券只有被大的評級機構評級達到投資級別時,投資基金或者保險公司才會購買。
在此背景下,評級機構不是中性的代理,而是嵌入誤導的金融系統之中。
同樣,在對待國家債務的時候,評級結果一般也不做得太好。
鵬元評級研發部研究員延驍威認為,美國評級市場按照“發行人付費”的支付方式,在這種模式下,評級機構的利益會和發行人的利益保持一致,而不是真正服務于投資者,一旦產生“利益沖突”,評級機構背后的權力就會產生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下一篇:人民幣“大空頭”去哪兒了?
財經365訊,今年6月, 亞投行 獲得穆迪最高信用評級,那么,穆迪是什么機構呢? 穆迪公司 穆迪公司(Moody’s)成立于1900年,由JohnMoody創立,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該公司是著名的債
7月5日報道 俄媒稱,穆迪國際評級機構授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最高評級,必將提升中國在世界金融市場的威望,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的專家們在評論授予亞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日前宣布,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caa3上調至caa2,前景展望從“穩定”調整至“正面”。 穆迪表示,盡管希臘經濟、財政和政治風險仍然非常高,但推動調
據埃菲社馬德里5月31日報道,在穆迪發表的關于全球經濟前景的最新報告中,該機構預測歐元區國家經濟增長將放緩,2017年和2018年的增速將從2016年的1.7%下降至1.4%,這個增長得益于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