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患者等待角膜移植,然而捐獻者極其有限,又或者即使手術成功,也可能出現各種排斥現象。據了解,移植術后有1/3的患者會出現排異反應,成為困擾醫學界的一大難題。近期,墨爾本大學聯合澳洲眼科研究中心(Centre for Eye Research Australia,CERA)專家研發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預計將減少對角膜捐贈者的依賴程度,同時緩解移植后出現排異現象的風險。
角膜是眼睛前側極一層極輕極薄的透明狀物,由角膜內皮細胞組成。然而,受傷,老化及疾病等因素會減少這類細胞的數量,造成角膜變厚,透明度減弱最終導致失明。歐賽力克(Berkay Ozcelik)博士研發出世界首款全人工打造水凝膜。這種薄膜比人類的發絲還要輕薄,在其表面能夠培養再生角膜內皮細胞。之后,將薄膜通過精密設備移植注入角膜中,薄膜便會在兩個月內溶解,將新細胞留在其中。
歐賽力克與合作伙伴已利用該技術培養出細胞并成功將其植入羔羊眼中以恢復視力。按照計劃,如果推進順利,2019財年此項技術將會用于臨床試驗,到2022年,治療結果將會公布。目前世界各國都存在角膜捐獻者稀缺現象,如中國,日本,俄羅斯和印度。中國和日本對角膜捐獻文化排斥現象尤為突出,以致成千上萬的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療。正由于此,該技術的問世吸引到高度目光。
歐賽力克(Berkay Ozcelik)博士表示,水凝膜技術的應用將為成千上萬的眼疾患者帶來福音,提高生活質量,這也是我們開展該技術研究的初衷。目前的移植技術是將采取捐贈者與患者一對一模式,水凝膜技術則能在人工薄膜上培養角膜細胞,充分利用捐贈角膜,實現1個角膜對應治療20個患者的優秀成果,大大提高效率,緩解角膜稀缺現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