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實控人或董事長發布兜底式員工增持倡議這種做法本身的出發點或者意義是好的,但是員工持股本身的含義就是建立在對于公司長久的信心上,如果說員工持股或者說增持是建立在這種保底的基礎上,這種持股是不太可能具有持續性的。
以暴風集團為例,其實際控制人馮鑫曾喊話,公司員工在2015年7月17日至7月21日期間增持股票,并連續持有6個月的,損失由其兜底。
以馮鑫承諾的持有期6個月期間的暴風集團股價表現看,那些實施了增持的員工應該能獲得較大收益,馮鑫根本無需“兜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歷2016年3月的小高點后,暴風集團股價就開始下滑,股價一度僅為馮鑫倡議員工增持時股價的三成多。換言之,在“兜底期”結束后,公司股價依舊沒能逃脫下跌的命運。
王劍輝指出,如果增持后存在虧損的可能承諾人本身的股份價值也是在縮水。到期后可能會出現承諾人與員工之間的承諾關系兌現不了的情況。“承諾兌現不了可能談不上違法違規,不過可能會造成內部矛盾。”他強調說。
對于投資者是否應該參與到“兜底式”減持的行情中來,王劍輝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可以作為參考,不過投資還是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綜合公司的業績等基本面,再結合技術面進行分析,做出是否值得投資的判斷。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股價下挫大股東承壓 質押風險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