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7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重返“6.7時代”。周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7934,較上日中間價6.7935微幅升值1個基點。中間價連續5個交易日上升,續創去年11月10日以來新高。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調整、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收緊、人民幣對美元存在“補漲需求”是近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觸發因素。
從更深層次的邏輯來看,美元指數持續疲弱、中美利差有所擴大、中國國際收支結構改善是人民幣匯率走強的核心因素。
人民幣階段性升值有一定空間
從“補漲需求”看,從2017年4月7日美元指數創階段高點101.16后,截至5月31日,美元指數貶值幅度約4.1%,但4月10日至5月24日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幾乎沒有升值。進一步看,美元指數今年以來累計跌幅超過5%,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均不到2%,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也不到3%。
目前多家機構對短期內人民幣匯率企穩抱有信心。國泰君安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表示,人民幣階段性升值有一定 空間。
一是美國短期經濟表現不如歐洲,美國政治不確定性加大 ,舒緩人民幣對美元壓力,短期人民幣有補升的空間;
二是中美利差較大,目前10年期中美國債收益率利差大概是140基點,并且當前中國貨幣金融政策處于收緊階段;
三是企業結售匯意愿增強,債券通可能促進部分資本流進。
中長期而言,人民幣匯率走勢最終取決于基本面。多家機構認為,一方面,雖然近期美國經濟指標出現一些疲弱跡象,但美聯儲對于政策前景預期仍然穩定,加息預期仍在。
另一方面,在信貸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后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并且資本外流壓力仍不容忽視。因此,對人民幣升值的時間和空間不能過度樂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7年6月1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兌人民幣6.7852元,1歐元兌人民幣7.6114元,100日元兌人民幣6.2017元,1港元兌人民幣0.
今日央行公開市場將進行3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有200億逆回購到期。 昨日(6月1日)再漲543個基點至6.8090,兩日合計漲逾600個基點。中
中間價連續6個交易日上升,續創近7個月的新高。 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走強,近日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開始上調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其中,摩根士丹利和匯豐銀行均將今年底的預測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