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貨幣供應機制已由過去的外匯占款投放轉為由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新型政策工具投放。”中國銀行(601988)國際金融研究所在剛剛發布的《2017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下稱《報告》)中指出,由于MLF需要質押國債等優質債券,客觀上拉低了流動性覆蓋比率(LCR)等指標,造成部分商業銀行“不缺流動性,但缺指標”的情況。
該《報告》建議,可考慮設立多層次存款準備金制度,既有利于緩解流動性壓力,又可以避免降準帶來的不利影響。
具體操作方式為:第一將現行存款準備金分為兩檔。第一檔為“法定存款準備金”(準備金率可設為7%左右),第二檔為“調控存款準備金”(準備金率可設為10%左右),允許商業銀行運用第二檔“調控存款準備金”作為押品向央行融資。
第二,增設信用借貸便利,融資額度以“調控存款準備金”為上限。
第三,協調銀監會批準將上述資金額度納入LCR指標的分子,視為合格優質流動性資產。
《報告》認為,目前去杠桿政策效果初現,貨幣供給穩中趨降、信貸結構更趨均衡、同業業務開始收縮。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貨幣市場利率上行較快和債市融資困難等新現象、新問題,特別是利率上升和信貸緊張導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多突出。
《報告》建議,下半年,要警惕資金緊平衡與去杠桿政策疊加,引發金融體系流動性風險上升,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愈加突出以及貨幣緊縮向信用緊縮的轉化問題。
(原標題:中國銀行金研所:建議設立多層次存款準備金制度)
推薦閱讀:
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更好服務”三農”,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任務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 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上一篇:賈躍亭:我們的戰略調整是更加聚焦
下一篇:景順長城超額收益模型顯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