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多年的相對平靜穩定之后,金融市場的波動又回來了。
本周一,美國股市遭受了自2011年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在周二反彈之前,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了2,271點,跌幅8.5%;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227點,跌幅7.9%;而納斯達克科技股重挫538點,跌幅7.2%。
除了美國三大股指遭“血洗”以外,全球其他股市也開盤不順。
周一一開盤,亞太股市就全線下跌。日本股市收盤下跌超過2.5%,澳大利亞、新西蘭和韓國股指也全線下跌。
在歐盤時段,歐洲股市也加入了拋售的大潮當中。歐洲股市連續第6個交易日下跌,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迅速跌破200日移動均線。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意大利富時指數等全部下跌超過1%,而法國股指期貨甚至一度暫停交易。
在經歷完此次浩劫之后,全球股市在2018年的漲幅漲已經消滅殆盡,全球股市大約損失了驚人的1.4萬億美元的價值。
然而,充滿戲劇性的是,在僅僅24小時之后,標準普爾500指數又出現了大反彈,成為了繼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并引發全球股市復蘇之后漲幅最大的一次反彈。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超過400天沒有出現超過5%的跌幅,本周股市的大跌達到了過去一年波動中的歷史低點,也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下跌最長的一次。因此許多分析師將此次動蕩看作是市場的轉折點。目前市場情緒依然相當低落,不少分析師都認為1987年股災的一幕恐怕要再次上演。
而對于大部分股民來說,股市的動蕩的結果自然是引起恐慌,于是大家紛紛空倉出局以求自保。然而,這樣做真的是明智的選擇嗎?
首先,要弄清楚股市為何大跌。通常情況下,基本面上的好消息和壞消息都會引起股市的波動,而此次股市的大跌是否是由壞消息所導致還有待確定。
據報道,周一拋售的觸發因素之一是上周美聯儲公布的非農數據強于預期——工資水平在1月份增長了近3%,這引發了人們擔憂。隨著美聯儲新任主席杰羅姆·鮑威爾上臺,股民們開始擔心通貨膨脹的復蘇可能迫使這位新主席更積極地實施貨幣緊縮政策。畢竟此前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一片向好。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債券價格出現了下滑,這個價格在股票拋售中起了一定的作用,這是一個健康的發展信號。 瑞士信貸數據顯示,今年美國企業盈利預計今年將以高達18%的速度增長,這是2010年以來最大的利潤增長。
然而,市場將強勁的經濟增長視做一個威脅,這是很荒謬的。僅僅因為投資者和交易員擔心強勁的經濟增長而選擇拋售,導致股市遭遇大幅下滑,這實在沒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
周一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其實是所謂的“短期波動”交易突然無序崩潰。當華爾街用來衡量標準普爾500指數波動的“恐懼指標”VIX指數變高時,這對賣空或做空人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這大大增加了金融系統的脆弱性。
本周二,恐怖指數一度飆升至50以上,這是自2015年8月人民幣貶值以來所罕見的。但隨后,該指數又回落至27日,可見股市波動的復雜性。
這也因此引出了一個問題:當全球金融和經濟狀況惡化時,短期波動性交易的平倉可能會有多嚴重?從周一的崩潰來看,情況要嚴重得多。歐洲股市周三大幅上漲,這暗示升勢可能還沒有結束,波動已經爆發。摩根大通近期估計,波動的進一步上升可能引發美國股市1000億美元的進一步流出。
然而,在股票投資中,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在一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它只是股市的最新面貌,而不是又一場金融危機。
雖然股票在2017年有了明顯的漲幅,但這與1999年的網絡泡沫時代相比并沒有可比性。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股票遠期市盈率已經接近34,而今天,這個數字大約是17.5。這距離泡沫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雖然像“黑色星期一”這樣的日子已經在整個金融歷史上發生過不止一次,但它們仍是罕見的,不可預測的。事實上,“黑色星期一”是交易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市場或經濟基本面的結果。
在最近的一次金融危機,也就是2008年和2009年期間,股票雖然暴跌了38%以上,但也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完全恢復了。當資產價格進入泡沫區域時,回調只是時間問題,而這正是股市剛剛發生的事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