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了《關于加大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
在這份文件中,要求互聯網平臺銷售“資產管理產品”必須要有資產管理業務牌照,或資產管理產品代銷牌照。這意味著無牌照已在銷售資管產品的平臺,必須在2018年6月底前壓縮至零。29號文還規定,不滿足此項通知,不得參與備案。
這對P2P行業來說,無異于當頭棒喝,有業內人士說。“很多大平臺,代銷資管產品的目的,是借新還舊,一旦這種主流的操作方式被關死,很可能會出現兌付問題。”該專業人士說,目前來看,留給P2P的路只有兩條:要么拿到牌照,要么清零。
目前幾乎所有退路都被斬斷:
第一,不準擴量,先把自身的壞賬降下來;
第二,不準將資產給第三方,防止有毒資產擴散,提防有些心存不良動機的P2P套現跑路;
第三,不準販賣客戶資料;
而第四點,就是不準代銷資管產品。
本文“互聯網金融的大限已到?廠商正面臨生死大劫!”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