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要聞 >

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一體兩面 如影隨形

時間:2017-06-21 11:04 來源:中國證券網 瀏覽量:

資產管理 財富管理 監(jiān)管

  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可謂一體兩面,如影隨形。今年監(jiān)管趨嚴和統(tǒng)一大背景下,整個行業(yè)發(fā)展面臨著“洗牌”和“新生”的危與機,討論多年的“老問題”和競合格局下的“新問題”,值得聚焦。

  截至2016年末,國內大資管規(guī)模破百萬億元,其中銀行理財規(guī)模突破29萬億元,信托資產超20萬億,公募基金及其專戶16萬億,券商資管18萬億,以及私募8萬億。

  就三方理財市場而言,以諾亞財富為例,其2016年報顯示,去年總募集1014億元,累計募資超3800億元。旗下資管平臺歌斐資產的管理規(guī)模為1209億元,同比增長39.6%。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諾亞累積為客戶配置資產超過4000億元。此外,甚至還有三方理財公司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在以接近200%的增速發(fā)展。

  資管行業(yè)過去十年的高速發(fā)展,背后是資金和資產兩端的強力驅動。從資金角度,隨著國民財富增加,居民理財需求不斷增長,存款轉化率可觀;從資產角度,企業(yè)融資需求從銀行表內的貸款逐漸向銀行表外轉移,且伴隨著債市和股市的發(fā)展,直接融資市場擴容,資管可投的底層資產品種不斷豐富。

  不過,不得不指出,過去十年的高速發(fā)展也掩蓋了行業(yè)潛藏的許多風險和問題。

  今年初,央行內部起草文件已經清晰地指出了這種風險:資管業(yè)務涉及鏈條長,包括資金募集、投資運作、資產托管、宣傳推廣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而資管業(yè)務的參與主體,一方是以管理人、托管人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另一方是技術和信息處于相對弱勢的投資者,金融機構容易借助優(yōu)勢地位,通過資金池、多層嵌套等復雜交易進行跨市場套利、操縱利益輸送,實踐中不充分披露產品信息和解釋風險等行為損害投資者利益。由于資管產品不具有法人資格、缺乏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發(fā)生風險時投資者無法向管理人、托管人追索損失。

  以上也是今年監(jiān)管趨嚴,央行正式提出資管統(tǒng)一監(jiān)管規(guī)制的現實出發(fā)點所在。

  今年2月,央行協(xié)同三會及有關部門起草的《關于規(guī)范金融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中,就打破剛性兌付、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資管產品分類等問題做出了較為明確的表態(tài)和要求。盡管并非首次提出,但監(jiān)管思路框架之清晰,前所未有。

  剛性兌付的問題重回視野中心。《指導意見》指出,當前資管行業(yè)普遍存在剛性兌付問題,導致投資者道德風險嚴重,扭曲了資金價格,影響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在實際情況中,以純股權類產品為例,當前投資人已經比較能接受收益的波動,甚至是虧損本金的情況,這與公募基金對投資人的培育不無關系。但對于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類固收產品,打破剛兌仍需要一個較長過程。無論實際進程快與慢,從投資人的角度,都需要“火眼金睛”穿透來看底層資產和識別增信措施的有效性。

  近年來,隨著融資方式的不斷豐富,理財和資管產品結構也日趨復雜,稍不留心合同條款,投資人可能根本就沒弄清楚產品中具體投資的是債權還是股權,抑或是疊加,或具體條件下可轉化。對于投資人來說,這意味著完全不同的風險。本專欄之后將先后就如何識別類固收產品風險和如何看債性和股性投資產品具體展開討論。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投資亦然。

  投資要了解產品,了解資產,更要了解自己。這也是為什么《指導意見》強調了投資者適當性問題。這不僅僅需要財富管理機構和資產管理機構了解客戶的真實風險承受能力,其實首先需要的是投資人的自我認識。

  《指導意見》明確,未來資管產品按募集方式來分類,分成公募和私募,投資人分為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人,需綜合考慮投資者的資金實力、投資經驗、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等,而不同機構資管產品的合格投資人具體門檻有所差異。

  《指導意見》還要求,對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yè)務的,未經許可非金融機構不得自主發(fā)行銷售或代銷資管產品。這也就意味著,財富管理公司要想向資產端推進,必須持牌(金融牌照)。不過目前指導意見未正式出臺,相關規(guī)定還可能有變。

  不過,在做好“財富管理”本源的路上,就第三方財富管理的“獨立性”問題,無疑還需要機構和投資人達成更多共識。第三方財富管理向誰收費,對誰負責,中外模式有何差異?發(fā)展方向在何方?值得討論。

  未來大資管行業(yè)可能分化出四類資產管理機構,分別是平臺型、精品型、服務型和全能型。

  其中,平臺型機構以良好客戶體驗和渠道優(yōu)勢為核心,是資管機構的銷售平臺;精品型往往專注于投研領域的某類資產類別或某類投資策略或投資風格;服務型是指主要為其他資產管理機構提供托管、后臺外包、數據及模型、交易執(zhí)行、績效分析、科技咨詢和輸出等服務。

  在專業(yè)化分工背景下,另一種趨勢逐漸顯現:大型機構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綜合化。事實上,目前國內規(guī)模靠前的幾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已經在理財咨詢和銷售基礎上,逐漸向資產管理轉型。

  從合規(guī)到創(chuàng)新,從投資者教育到綜合化經營,財富管理任重道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