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6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新的“全球化捍衛者”或摘走美國的桂冠 談論中國高等教育的非凡崛起,是件很容易的事。數字令人驚嘆:2017年超過70萬的中國學生將在國外學習。《經濟學人》文章稱,57%的中國父母希望送子女到海外留學。但筆者想談談未來數年中國如何可以并且能夠成為高等教育超級大國。
美國專欄作家伊恩·布雷默預言,美國一直以來擔任的國際領袖角色將止于今年。而習近平的政策開啟了中國的一種新自信。他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受到的盛情接待,彰顯中國領導人在世界舞臺上的分量。習和他的國家正以全球化和開放市場的捍衛者形象示人,提出中國應引領未來的全球化。而美國的政策如今是向內看的。這種情況下,不難理解為何習的講話得到亞洲國家的響應。
位于東京的智庫日本再建基金會主席船橋洋一表示,中國有能力、有意愿利用經濟吸引力把亞洲國家拉入其地緣政治軌道。政治和經濟關系將不可避免地最終轉化為教育聯系。
中國伸展高等教育肌肉的一個例證,就是亞洲大學聯盟的創立——有來自清華大學的150萬美元。該聯盟的創始成員有來自地區的15所強校,包括北京大學、東京大學、首爾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馬來西亞大學等。中方的多項倡議是“軟實力”——實際更是硬實力的表現——投資的典范。對此,創造“軟實力”一詞的約瑟夫·奈肯定贊同。
這對美國將來的國際學生入學意味著什么?在未來的新世界秩序中,國際學院的院長和招生官員們將不得不接受中國教育力量日益重要的現實,并對相關戰略作出相應調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近日,關于中俄兩國一共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中俄最大的 經濟合作 項目亞馬爾完成第一條LNG生產線投產,普京親自到場參加慶典活動;二是俄羅斯首次宣布將在未來1-2個月內發行6
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不管在亞洲還是世界上。制造業都有著很高的贊譽。其從上世紀的90年代就進入我國市場,并在電子產品領域牢牢的占據著我國市場主導地位。讓眾多國產廠商
毋容置疑,近三十年,我國經濟依靠商品出口快速崛起,中國制造響徹全球。對于我們自己, 經濟發展 帶來了豐富的物質、充分的就業,百萬民眾受益其中脫離貧窮;然而另一方面,
中國幾年前就取代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用途也越來越廣,不過,目前美元依舊是 全球 貨幣,人民幣正在一路追趕。 近日,一個好消息傳來,那就是俄羅斯打算在接
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委內瑞拉是著名的 石油 大國,探明石油儲量高達2965億桶(占全球18%),這個國家還擁有許多風景宜人的海島,還有盛產美女。不過,由于委內瑞拉陷入債務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