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國內 >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接連上調

時間:2017-06-20 17:05 來源:財經 瀏覽量:

 從搶房到搶房貸,從一周放款到坐等三個月,處于歷次宏觀調控中心地帶的房地產市場,再度遭遇金融政策調控的釜底抽薪。

  近日民生銀行要求,2017年6月5日起,各分行首套房按揭貸款執行利率不得低于基準利率1.1倍。

  某國有大行也開始在局部地區上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至基準利率的1.1倍。另有股份制銀行的二套房按揭貸款利率已上調至基準利率的1.2倍。北京、上海、廣州多家銀行已將首套房貸利率上浮10%,甚至20%。

  對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接連上調,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銀行人士均認為源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流動性趨緊帶動銀行負債端成本上升,銀行為維持利差收益,必然在資產端上調貸款利率;另一方面源自于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房貸利率上調成為需求端限制的一個手段。

  今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將貨幣政策確定為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實則在一定程度上“偏緊”,貨幣市場反映為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與LPR(貸款基礎利率)開始倒掛,商業銀行利差空間受到擠壓。貨幣市場利率向信貸市場的傳導效果已有體現,融資成本隨之逐步上升。

  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監管部門高度重視房地產金融業務的風險。從去年10月份以來,銀監會就多次通過會議、文件、專項檢查等釋放對房地產風險的關注與提示。

  金融去杠桿在房貸領域的效果從一季度數據已初有體現。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包括個人住房貸款以及房地產企業開發性貸款)新增1.7萬億元,仍占同期新增貸款的40.4%,但比2016年底低4.5個百分點。

  某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河北地區一分行行長表示,房地產開發貸款利率根據市場需要一直都有上浮,只是上浮幅度根據房企的資質有所不同。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則透露,該行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額度早以用完。

  個人住房貸款是構成房企回款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按揭貸款利率抬升所引發的壓力,會逐漸從量變到質變,影響購買者決策,進而對房企資金鏈施壓,意味著調控加碼。

  盡管調控加碼,房地產貸款增速放緩,但是依然沒有改變房地產新增貸款在同期新增貸款占比近半的事實。特別是在貨幣政策有意維持緊平衡之際,國內著名學者對超過28萬億元的房地產貸款存量仍表示擔憂。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期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貨幣政策中的最大問題恐怕是自2009年以來房地產貸款的高速增長。

  央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房地產貸款余額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26.1%,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9個百分點。

  在一季度經濟的反彈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兩者的(名義)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3.3%和9.1%。不過,對于未來兩者的增速是否可以維持,余永定認為很難預料。

  值得思索的是:一方面房地產業對GDP增速貢獻不可忽視;另一方面,房地產貸款近些年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金融高杠桿隱患,日漸凸顯,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值得思考。這也成為掣肘貨幣政策調控的一個重要因素。

  個貸利率上調

  “以前是買房要搶,現在是連房貸都要搶。”一位購房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概。

  2017年以來,北京市場房貸利率共調整了四次,首套房貸款利率分別是8.5折-9折-9.5折-基準。目前,北京地區正迎來第五次房貸利率上調。

  上海農商行上海分行的信貸經理說,“我們行現在還有基準利率9.0折的貸款,且行且珍惜,很快就會沒有了”。據他估計,上海很快所有的個人房貸利率都將上升到基準利率甚至以上。

  據《財經》記者了解,上海已有兩家股份制銀行將首套房按揭貸款利率提至基準利率的1.1倍。甚至某股份制銀行信貸經理直接表示,目前已經不接手按揭業務。在資金成本全面上升的背景下,個別銀行或直接或間接地在拒絕部分按揭業務。

  還未上調基準利率的一些商業銀行也都處于政策學習和觀望階段,用銀行內部人的說法是,目前房地產融資的狀況和幾年前的鋼鐵行業一樣,嚴格受限。

  對于銀行而言,個人按揭業務并不是高收益的業務,在資金收緊的時候,很容易就選擇收縮。一位信貸經理向《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該行的FTP價格(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已經提高了35個-40個基準點,目前,該行對公貸款的成本已經是基準利率,按揭貸款由于風險計提的權重不同,成本略低,但是也已經接近基準利率,所以在資金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銀行的按揭業務基本不賺錢。

  在近期去杠桿的金融組合拳下,市場流動性持續收緊,導致資金成本攀升。數據顯示,從5月22日起,Shibor與LPR(貸款基礎利率)開始倒掛,截至6月7日,一年期Shibor已經達到4.3991%,超過了央行一年期4.35%貸款利率。

  另據彭博匯編數據顯示,5月末AAA級五年期中期票據收益率報4.9832%,七年期收益率為5.0103%,均高于央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五年以上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4.90%。這是中期票據自2008年發行以來首次超過同期貸款利率。

  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指出,貨幣市場利率向信貸市場的傳導盡管存在時滯但效果也在體現,信貸市場的融資成本在逐步上升。自去年四季度市場利率大幅上升之后,不少銀行內部的FTP定價都上升了20BP-30BP。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銀行業助理研究員熊啟躍向《財經》記者表示,銀行負債端受監管政策影響比較大,融資成本上升,拆借期限被迫拉長,銀行資金成本上調很快。利率中樞上調慢慢從銀行的負債端調到資產端,銀行為了平衡資產負債的收益,實行上調貸款利率。

  融360公布的4月數據顯示,在全國35個城市533家銀行中,提供9折以下優惠利率的銀行僅42家,同時,有12家銀行停貸。4月全國首套房平均貸款利率為4.52%,環比上升0.67%,房貸優惠利率折扣下降。

  那么資金到底有多緊?上述信貸經理舉例,一個比較夸張的案例是從審批到放款,一個客戶足足等了三個月,而在今年以前,只需要一個星期。

  某業內人士分析,由于央行收緊流動性,銀行獲得資金成本上升,如果央行不放松銀根,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提高房貸利率。同時,亦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住房產業的調整下,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抬升,客觀上可促進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風險管理部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從銀行收益的角度而言,這幾年銀行貸款的資金成本相對較高,平均對公貸款利率達到7%左右,整個實體經濟不行,甚至某些低端制造業的利潤本身可能也只有7%-8%,能夠承受銀行融資成本的也只有房地產行業。

  房企融資再收緊

  個人住房貸款構成房企回款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按揭貸款利率抬升對房企資金鏈雖然尚未購成明顯壓力,但是,開發商面對的購房者的按揭壓力將會逐漸從量變到質變,進而會影響購買者決策,加碼地產調控。

  據《財經》記者了解,部分地產商已經排斥與上浮銀行合作,盡量選擇個人住房貸款為基準利率的銀行合作。

  對于部分中小房地產企業來講,今年過得也尤其艱難。

  “現在根本不是好不好貸款的問題,是根本貸不出來!”北京一家小型房地產企業高層人士表示,為保證資金鏈不斷裂,該企業高層正到處想辦法從金融機構融資。

  該企業高層人士表示,目前大多數銀行已經停止向房地產企業發放貸款。國家現在對房地產貸款這塊管得嚴得不能再嚴。

  之前出臺的政策是讓銀行不能直接給房地產貸款,銀行不敢貸了,但是現在金融機構都是混業經營,雖然不能直接給房地產貸款,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投資的形式。比如:銀行A不能給房地產B貸款,B就去找資管公司C借款,C可以投資不良資產的名義跑去銀行A貸款,最后這錢還是變相給了B。

  但新監管政策把這一漏洞也給堵死了。不讓這些金融機構以任何形式投房地產行業,已投的也不許做了。

  一家股份制銀行北京分行人士表示,銀行對房地產企業的信貸業務并沒有停,其實是信貸額度早就用完,到明年初、元旦的時候才會放明年的額度,而各家分行還要爭搶額度。

  多位受訪的銀行授信部門和風控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各家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都非常審慎,對客戶的選擇也嚴格了許多。

  簡單來說就是“看公司、看項目、看城市”。所有的開發貸項目都要報總行審批,總行對于房地產開發貸和房地產行業貸款有額度的限制。比如某股份制銀行就要求開發貸不能超過信貸規模的25%。企業資金鏈和項目的回款能力,是決定是否放款的重要因素。

  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分行風險管理總經理表示,如果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總行可能會給開發貸額度,如果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就很謹慎。有的小行甚至規定,只有地級市以上的房地產項目才可以貸款。對于房地產公司也有限制,許多銀行規定只有全國100強的企業才可以做開發貸。

  工行河北分行信貸風險官李奪向《財經》記者表示,近三年,工商銀行河北分行合作的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從150家左右下降到現在的70家左右,一直是擇優而建。2016年,河北多地樓市火爆,在石家莊、保定、廊坊和滄州四地出臺限購措施的背景下,工商銀行河北分行卻將開發貸總量控制在同比去年下降的規模。

  銀行人士指出,自2013年以來,銀行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貸款整體上比較審慎,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在賬面上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資金借到同業,出資轉計劃流入到房地產行業,這種情況,光監管銀行是不夠的,需要監管部門的協調組織管理。

  “銀行授信政策對房地產的影響會比較滯后一些,相對也比較溫和。”華東一家城商行總行受信部負責人表示,“非銀機構的政策變化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該負責人表示,滿足銀行的房地產信貸要求的企業,是在項目階段,它們受的沖擊會比較小,因為可以較快回款;房企資金需求最大的是在拿地階段,這一階段銀行信貸是禁入的,房企通常通過非銀機構做,比如夾層基金等形式,因此,非銀機構的政策變化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融資手段除去銀行貸款,還包括房地產信托、企業債、債權融資、私募基金、海外發債、增發、夾層融資等手段。去年11月份以來,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落地與加強,各金融監管部門對于房地產融資的渠道都表現出收緊態度。除銀行信貸及理財資金投向房地產收緊外,房地產企業債、房地產私募、增發等途徑也受到證監會、交易所、發改委等部門的關注。

  在其他融資渠道受限時,房地產信托曾被指受到青睞。但銀監會也對房地產信托的合規問題表現出關注。4月中旬,銀監會在本輪強監管中又下發了《2017年信托公司現場檢查要點》,文件明確將“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列入檢查要點,包括是否通過股債結合、合伙制企業投資、應收賬款收益權等模式,變相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規避監管要求,或協助其他機構違規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等。

  根據用益信托研究院的數據,自去年11月份以來,房地產信托的發行規模就開始下降。但今年3月份房地產信托出現回溫,成立規模105億元,較上月增長49%;但4月份,房地產信托成立規模僅73.18億元,又大幅下跌。有意思的是,5月份房地產信托發行規模達到256.61億元,較4月增長2.5倍。

  用益信托網的創始人李旸向《財經》記者表示,4月份的大幅下降和銀監會的監管檢查有直接關系,但是正如銀監會后來的表態,這是例行檢查的手段,并非發布監管政策。

  “融資手段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在銀行壓縮房地產企業貸款規模的時候,本身就具備影子銀行功能的信托融資手段就會再受青睞。”李旸表示。

  2010年,銀監會《關于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房地產信托必須滿足“432”條件,即四證齊全(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30%自有資金;二級開發資質。

  一位信托從業人員表示,房地產信托目前對于直接投向拿地項目比較審慎,常用的做法是用融資公司做一個符合“432”條件的項目包裝替代拿地項目,資金投向融資公司后,再投向拿地項目。一般以土地項目的應收賬款作為質押,或后續有質押土地的銀行開發貸跟入。

  “信托融資的資金用途本就不太受監管,這是它的優勢。”前述從業人員表示,但是如今對于房地產企業的選擇也更加嚴格。基本上,該公司基本只做全國排名前50的業務,或者是不受排名限制的國企。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財經》記者表示,資金價格上漲,融資難度加大,但去年的天量融資,周期較長,足可以讓開發商消化到今年底或者明年初,但如果明年成本繼續抬升就會構成風險。

  他認為,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資金價格繼續收緊,房企未來會很難受,現在已經是逐漸惡化,但是誰都不知道未來是否會轉向寬松。”

  金融去杠桿加碼

  樓市調控一直是中國宏觀經濟周期的調控重點。去年10月份以來,銀監會就多次通過會議、文件、專項檢查等釋放對房地產風險的關注與提示。樓市調整的升級版則起源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3月,北京首套房的認定標準改為“認房又認貸”,即只要貸過款,無論是否還清,都不能再享受首套房的購房優惠政策;其次,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提至60%,非普通住宅二套房首付比例更提至80%,最高貸款期限則降至25年。

  北京之后,石家莊、廣州等多個城市進入樓市調控。根據公開統計,如果算上自2月28日起全國陸續宣布限購的城市,全國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啟動升級了限購限貸措施。

  上述舉措是為了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導向以及《關于完善商品住房銷售和差別化信貸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國家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市場資金價格趨升環境下,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防范金融風險。

  根據央行數據顯示,金融去杠桿在房地產貸款的增速上已經略有體現。截至3月末,房地產貸款余額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26.1%,增速比上年末回落0.9個百分點。一季度房地產貸款新增1.7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貸款的40.4%,比2016年底低4.5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7.54萬億元,同比增加7.4%,比上年末回落0.9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9.1萬億元,同比增長35.7%,比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

  “總體來說,住房貸款在中國還會以相對比較快的速度發展,但是確實要適當平衡,隨著住房產業的政策調整,估計會適當放慢。”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發布會上說道。

  “國家調控明確指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我的基本判斷是房價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暴漲,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房地產就不是一個高暴利的行業。它的發展會趨于理性,風險相對可控。”熊啟躍說。

  上述國有大行分行行長表示,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速還是較快,但是明顯在結構上發生變化了,不像去年房地產基本就是一家獨大,今年中小企業、基礎設施都在投。“等這兩個月陸續放款之后,后續簽的合同少了,成交量就少了,反映在房地產貸款上的數據變化會更加明顯。”

  掣肘貨幣政策

  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房地產貸款最大的風險威脅來自房價大幅度下跌。上述國有大行分行行長認為,房價如果下跌達到30%或將迎來大的金融風險,但是這個現象發生的概率非常小。

  但余永定則認為,2009年以來房地產貸款的高速增長恐怕已經成為中國貨幣政策所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截至2016年底,中國房地產貸款余額已由2009年的7.3萬億元上升到26.7萬億元,累計增長了264%。

  余永定分析,中國房地產價格飛漲同房地產貸款的急劇增長是脫不了干系的。據劉勝軍先生提供的數字,2016年四大行新增貸款超過60%流向房地產。其中某一大行的房地產貸款比重超過80%。這些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其含義不言而喻。

  為此,余永定建議,為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貨幣的適度緊縮在理論上是沒有爭議的,但在實踐中分寸的拿捏卻十分困難。

  對比上世紀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金融震蕩,貨幣松緊的適度性是危機誘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樓市和股市存在巨大泡沫,日本政府開始收縮貨幣政策,從1989年5月開始,日本央行連續三次提高貼現利率,但是此時泡沫已經過大。1990年1月12日,日本股市暴跌70%,導致大量公司破產,其擁有的大量不動產涌入市場,房價開始跌跌不休。

  1991年,巨大的地產泡沫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企業破產導致了銀行的壞賬,1993年,日本不動產破產企業的負債總額高達3萬億日元,21家主要銀行宣告產生1100億美元的壞賬,其中三分之一與房地產有關。數年后,幾家大銀行相繼倒閉。從1991年開始,日本房價持續下跌了26年,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房地產的認知。

  聚焦中國,一方面房地產業對GDP增速貢獻不可忽視;另一方面,房地產貸款近些年高速發展所帶來的金融高杠桿隱患,日漸凸顯,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值得思考。

  在一季度經濟的反彈中,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兩者的(名義)增長速度分別達到23.3%和9.1%。房地產在宏觀經濟的作用從數據中已有體現。

  房地產投資對宏觀經濟增速的貢獻,一定程度也使得房地產行業對貨幣政策構成掣肘。市場更擔心,貨幣政策繼續收緊對房地產行業會造成一定打擊進而影響宏觀經濟指標。

  某接近央行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貨幣政策會考慮資產價格,包括房價,但不是考慮的重點,當然,信貸政策,也就是對房地產的貸款會比較重視。“表外融資往往流入房地產,MPA將表外融資納入其中,也會影響房地產。”

  在我國房地產貸款構成中,個人住房貸款占比接近70%,這其中不排除“炒房一族”。上海銀監局局長韓沂2017年初在內部的講話中也提到,上海地區2016年新增個人住房按揭貸款3350億元,占全轄新增貸款的50%。

  一位資深的銀行信貸人員嘆氣說,“只能說實體經濟太差了。”“如果有其他收益率更好而且能夠保證風險的項目,銀行一定不會選擇按揭貸款。”

  但對于房貸高速增長給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也有另一種解讀。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全國“兩會”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個人購房貸款的增長,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買房子,同時,在一些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住房庫存比較多,有助于降庫存。但是,反過來說,在一二線城市又容易使住房價格上升。

  “總體上來看,個人通過住房貸款購房,實際上資金轉到開發商。房地產開發是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會帶動一系列產業供給,所以,這個貸款不能簡單看作是買房子,實際上會傳遞到相當大的產業鏈上。同時,這個產業鏈還帶動與它相平行的一些產業鏈,比如家用電器等。”

  正是貨幣政策的上述兩難,給了房地產商博弈的自信。

  某房地產代理公司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開發商現在本身資金寬裕,如果判斷趨勢不好可能甩貨。但是現在是階段性的,主流的開發商都有賭的心態,而過去的歷史都是央行沒有頂住,最后放松貨幣政策。

  “不信央行不放,你現在能熬得住,我也能熬得住,過去歷史顯示央行肯定是熬不住的。”上述房地產代理公司人士說出了當前大多數房企的心態。

  張大偉表示,對比2009年,從信貸角度來說現在只是一個緊平衡,價格上升的影響是逐漸的,如果繼續收緊會出現量變到質變的情況,現有的狀態如果繼續持續,開發商能承受的時間在6個-9個月。

  多位專業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城市房地產現狀是有價無市,成交量特別小,政府調控限購之后,成交量也會受到影響。預計下一步房價存在微調的可能性。

  根據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市場研究院的統計:2017年5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均價環比4月份同期下滑2.4%,二手住宅市場實際簽單量環比4月份同期下降34.2%。跌幅最大的是通州區、亦莊開發區,幅度都超過了20%。同時,受“3·17”樓市調控影響,北京房地產市場正在迅速降溫。剛剛過去的5月,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共網簽2912套,同比下降38%。

  “從長期來看,房地產會調整,但是泡沫不會破,國家也會把它的風險控制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去年的房價總體增速實在是太快了,現在有一定的收縮也是很正常的。”上述大行分行行長說道。

  某商業銀行總行授信部負責人分析,一旦房地產行業崩盤,對國家經濟影響較大,一是房地產牽涉46個上下游產業;二是如果房價跌,對民眾信心的打擊也會非常大。

  有分析人士指出,房地產政策還是要看經濟增長,特別是失業率情況。如果經濟再度嚴重下滑,失業率飆升,再度放松樓市政策也不是不可能。這個時候,還希望未來兩年房價大漲,并據此投資,很有可能落入流動性緊縮帶來的陷阱。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