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財經365 >主頁 > 財經 > 國內 >

繼續推進外貿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時間:2017-07-03 14: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量:

改革 供給側 外貿

   017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延續了去年下半年回穩向好走勢,進出口總值實現大幅增長,貿易結構持續改善,新動能不斷累積,社會預期逐步好轉,外貿發展質量與效益提高,實現了全年發展的良好開局。但是外貿領域面臨的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市場需求仍不確定,轉型升級壓力依然較大。展望下半年,世界經濟處于緩慢復蘇階段,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分化,我國外貿同期基數提高,預計進出口增速較上半年有所回落。建議下一步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外貿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鞏固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

  一、對外貿易增速顯著回升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出現復蘇跡象,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投資者預期改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貿易逐步恢復、國際投資日趨活躍,發達國家制造業生產出現起色。我國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社會供給與需求雙雙向好,GDP增長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業生產穩中有升,物價基本平穩,宏觀經濟環境改善。我國出口實現由負轉正,1-5月我國進出口增長19.8%,其中出口增長14.8%,一季度凈出口對GDP貢獻率由上年的-11.5%上升為4.2%。

  (一)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一是主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1-5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37萬億元,增長14.2%,占出口總值的57.3%。其中,汽車、船舶、手機和計算機及其部件等高附加值領域產品出口增速加快、形勢較好, 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二是一般貿易比重繼續提升。1-5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6.11萬億元,增長21%,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6.8%,比去年同期提升0.6個百分點,貿易方式結構有所優化。另外,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加工貿易出口持續下滑現象有所遏制,1-5月出口增長14%,增勢好于預期。三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我國對俄羅斯、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沿線國家出口增幅分別達到29.5%、24.7%、15.8%和16.9%,明顯高于同期我國外貿總體增速。四是民營企業進出口日趨活躍。1-5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4.11萬億元,增長21.5%,占外貿總值38.1%,較去年同期提升0.5個百分點。其出口份額居各類性質企業之首。五是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我國進口結構持續優化,1-5月,由于國內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回升,大宗商品和重要機電產品進口快速增長,具有稀缺性特點的能源、原材料產品如鐵礦砂、成品油、天然氣等進口增長較快。

  (二)國際收支趨于平衡

  我國經濟長期保持平穩增長,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后,進出口增速顯著提高,由于國際市場對于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需求較為旺盛,加之我國實施出口導向型戰略,出口長期快于進口,貿易順差占進出口和GDP的比重較高。這一問題一度成為發達國家抨擊中國的理由之一。金融危機后,各國對國際市場爭奪更加激烈,我國實施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戰略,推進雙向開放,由“大進大出”轉為“優進優出”。在國內外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下,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逐步向平衡狀態趨近。2017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經常賬戶順差190億美元,占GDP的比例為0.7%,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貨物貿易項下順差進一步收窄,1-5月順差9940億元,收窄21.1%。尤其是2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增長4%,進口增長44.6%,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40.6個百分點,當月出現貿易逆差610.4億元。這一現象一方面是由于“節前搶時出口、節后進口先行”,導致當月進、出口不平衡;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我國已經進入從“存在大幅貿易順差”向“國際收支平衡”過渡階段。

  二、未來外貿穩中向好的趨勢仍將延續

  展望下半年,世界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復蘇,全球需求呈現起色,但國際競爭加劇,主要國家貿易新政給全球貿易帶來不確定性;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補庫存、房地產投資等部分推動經濟穩定增長的積極因素有望延續,我國對外貿易仍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一)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猶存

  1、世界經濟保持溫和擴張

  受益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改善和新興經濟體進口能力增強,世界市場需求恢復,國際貿易活動趨于活躍,外部需求持續好轉。美國、歐元區、日本制造業生產改善,PMI等指數達到階段性新高,意味著未來全球制造業發展將逐步企穩;俄羅斯、印度等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動能增強,復蘇形勢好于預期。國際市場需求整體有所改善,有利于我國出口增長。但是,全球經濟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特朗普相關稅收、貿易、環境政策的出臺與落實將影響全球貿易走勢;英國“脫歐”和歐盟法國等主要國家大選影響區域乃至全球貿易走向;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將阻礙國際貿易投資合作。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5%,盡管形勢好于上年,但復蘇程度仍然不強;WTO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2.4%,高于2016年實際增速1.1個百分點,但仍低于國際金融危機前年均5%以上的增長率。

  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分化

  今年以來,由于世界市場需求回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上行,一季度反映國際市場大宗商品漲跌情況的CRB指數同比漲幅超過10%。二季度,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回調。尤其進入5月以來,OPEC減產協議支撐效果弱化、美國增產導致進口量下降、美元指數維持偏強走勢,原油價格連續下滑,5月4日盤中跌幅一度超過5%。在原油等主要品種的帶動下,CRB指數顯著下滑。當前大部分國家政府債務上升、財政收支狀況惡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有限、金融風險難以根本解決等因素制約制造業企業大規模擴產。未來國際商品市場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和企業補庫存趨緩的影響下,價格環比漲幅將回落。大宗商品價格漲跌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影響我國進出口價格走勢。

  3、主要國家經濟政策走向不明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在財政、稅收、基建、貿易、能源、氣候變化等領域頒布了一系列革新措施,退出TPP、財稅改革等政策已經付諸實施,并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造成不同程度影響。美國頒布了《2017年貿易政策規劃及2016年年度報告》,體現了國際貿易領域以美國利益為主的思想,但是尚未出臺詳細貿易政策執行措施。征收邊境稅、啟動大范圍雙邊貿易談判等措施一旦實施,將對我國出口造成不利影響。英國脫歐進入實質性階段,歐盟與英國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談判拉開帷幕,歐盟貿易環境將因此產生一定變化。此外,法國大選,新一屆領導人經濟、貿易政策取向調整亦將影響國際貿易格局。

  4、貿易保護主義加劇

  當前國際逆全球化思潮暗涌,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劇,各國間貿易戰日漸升級。由于我國國際市場份額占有率大,成為歷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國,連續2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部分國家頻繁對中國鋼鐵、服裝、電子等重點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對相關產業出口形成嚴峻挑戰。2017年以來,我國鋼鐵、有色等產品再度成為國際摩擦焦點。

  總體而言,全球經濟呈現回暖態勢,制造業有所復蘇,金融市場信心增強,但政策不確定性突出,部分領域風險依然較大,持續擴張基礎并不穩固,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國際市場仍處于調整、轉型與波動狀態。

  (二)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

  1、宏觀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發展勢頭

  我國經濟增長實現良好開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支持穩定發展的因素逐步鞏固,新產業新動能持續擴圍,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十九大即將召開,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進一步樹立,經濟發展新思路進一步明確,全國上下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竭盡全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成效,重點領域改革開放為經濟增長增添活力,中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2、人民幣匯率雙邊波動幅度加大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加大。由于美國進入加息周期,美元由弱勢逐漸走強;各國貿易戰不斷升級,新興經濟體貨幣普遍大幅貶值,我國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加大,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持續走貶。今年年內美聯儲將提高加息頻率,美元指數維持強勢走勢,歐洲重要國家大選將導致歐元匯率波動震蕩,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匯率與人民幣匯率之間仍存較大差距,人民幣匯率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仍具有一定貶值空間。匯率前期貶值的累積效應有利于降低出口產品國際價格,擴大海外出口。

  3、外貿領域供給側改革成效顯現

  國家高度重視外貿發展,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出臺了包括“落實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差異化政策”、“扶持新業態試點政策”、“加強財稅和金融支持政策”、“貿易便利化政策”等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我國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逐步形成,發展新動能正在不斷積聚。大量外貿企業主動轉型,實施創新發展,積累國際化經營經驗,挖掘國際市場潛力,智能制造產品、電子信息產品、高科技產品等逐步成為外貿領域出口的新興推動力,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穩步推進。

  4、進出口景氣程度提高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截至今年5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已連續7個月穩中有升,其中反映企業訂單情況的出口企業新增訂單指數連續7個月回升。根據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新增出口訂單指數、企業綜合成本指數景氣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我國進出口繼續增長的社會信心與預期增強。此外,基數因素影響顯現。去年外貿規模逐季擴大,下半年基數明顯抬高,進出口維持快速增長難度加大。

  綜合判斷國內外相關因素,初步預計,我國對外貿易增長今年將由負轉正,全年進出口增速保持在15%左右。

  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外貿發展主線

  積極適應外貿領域的新形勢和新變化,針對外貿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培育發展優勢,努力優化政策環境,充分應對國際變化。

  (一)做好重點應對預案,鞏固對外貿易良好勢頭

  美國經濟政策對全球以及我國貿易、金融、財稅等諸多領域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建議未來密切跟蹤國際經濟政治形勢,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推進對外貿易與投資穩步發展。鼓勵部分行業與過剩產能向美國、歐洲、新興經濟體等海外轉移,適度減少雙邊貿易順差。

  (二)培育貨物貿易新增長點

  結合國際制造業升級方向,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實現出口主導產業優化升級。建議將智能家電、智能手機、高鐵機車、核電機組等高端產品作為未來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重點產品,通過政策引導、財稅支持、創新補貼等措施進行大力扶持,提高我國出口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落實“優進優出”戰略。

  (三)鼓勵重點跨境電子商務試點發展

  鼓勵重點跨境電子商務試點(企業、平臺、園區等)發展。重視新型外貿產業聯盟等新模式作用,構建新型“內外貿一體化”體系,培育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商品交易市場,支持企業建設境外營銷、支付結算和倉儲物流網絡。

  (四)支持外貿企業實施“開放式創新”

  針對我國外貿企業中中小企業比例較高的特點,鼓勵以協作、開放為重點的“開放式創新”,支持企業利用內部和外部創新資源實現創新發展,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研發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外部創新力量,整合各種資源提高創新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相關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