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朋友,這句話再次被順豐、京東驗證。京東物流對第三方開放,很可能會讓順豐遭受“好閨蜜”京東的阻擊,這讓順豐很尷尬。然而順豐更尷尬的是,徘徊再電商行業九年有余,電商業務卻始終難見大的起色。
京東給予的尷尬
在快遞行業里,王衛和他的順豐絕對排得上號。從運輸方式上來看,順豐最早購買自有飛機、在行業內較頻繁使用空運這種運送方式;從客戶群體來講,以高端商務件起家的順豐,客戶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人群;從客單價來看,順豐的價格高于同行一倍左右。憑借空運、速度、時效的優勢,順豐在一眾快遞公司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內民營快遞行業市值最高的龍頭企業,亦是快遞行業高端的代表。上市后,仍然表現良好。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整合能力加強、各大電商平臺自有物流的建立,順豐的市場份額被逐漸擠壓、增速放緩。再加上人力成本上漲、凈利潤率不高,順豐的天花板越來越明顯。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7年,韻達快遞、百世快遞分別以45.6%、71.4%的業務量增速、迅速搶占市場份額。而順豐的增速僅有18.3%,低于行業均速22%,導致其市場份額又下降了0.5個百分點。
低端市場有來自“四通一達”的競爭,高端市場有近幾年進軍國內的UPS這樣的國際巨頭;此外,還有德邦來攪局,京東物流獨立,且對第三方開放。再加上“四通一達”的快遞效率已從2013年的平均9天到達,提升到去年的平均2.5天到達。順豐在時間上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小;在價格方面,順豐又不是最有競爭力的,在不緊急的情況下,順豐顯然不是第一選擇。因為90%以上的用戶,都是在意價格的。
就順豐的主業務快遞而言,如今的順豐越來越像“夾心餅干”。
拋卻低端市場的“四通一達”不算,順豐還將遇到曾經是“好閨蜜”的京東的阻擊。2017年6月,在順豐與菜鳥產生摩擦時,劉強東曾發微博支持王衛;還曾表示,最后物流企業可能會只剩下京東、順豐兩家。彼時,順豐、京東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然而,這份友好并沒有持續多久。不到一年,2018年5月,劉強東在解讀一季度報時說:“目前我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京東物流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物流競爭對手。”其言語改變的背后是順豐與京東蜜月期已過,京東物流對第三方開放,將與順豐成為競爭對手。且用戶群體高度重合的京東物流很可能將從順豐的手中搶奪客戶。這一點,從網易嚴選的物流合作單位的變化上可以得到印證。2017年12月6日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分論壇上,丁磊曾盛贊京東物流,這與網易成為京東物流的重要客戶不無關系,要知道在此之前,網易嚴選的業務是順豐一家獨攬。
當然,京東物流的野心不止于此。據劉強東講,不久的將來,京東物流第三方收入將占到50%以上。市場份額從哪里來?畢竟物流行業增速放緩、趨于飽和,京東物流作為一個物流企業,必然要通過行業內部競爭獲取市場份額。在這點上,京東可能早有布局。例如,京東將天天快遞、百世匯通等快遞清理出京東;不再向商家推薦圓通、德邦等公司。由此看來,京東直面順豐似乎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與順豐的物體系相似,京東物流采取直營模式,由于倉儲優勢,在速率上,京東物流甚至更上一層。
這一點,對順豐而言,似乎很尷尬。
實際上,作為國內最成功的快遞,順豐在速度、服務上已經做到了極致。但是受自身高價低毛利、勞動密集型、偏傳統線下的基因所限,市場環境的改變以及自身業務發展所需,順豐必須做出改變。
順豐的短板是缺少商業場景,本質是物流公司。因此,王衛的選擇是依托順豐后端配送的優勢,向產業鏈上端電子商務發展,從而建立完整的產業鏈平臺。這個選擇既是順豐的機會,同時也是挑戰;但是,順豐不得不這么做。用王衛的話說就是:“順豐現在做電商物流是個死,順豐現在不做電商物流,將來可能也是個死。”倘若京東物流完全覆蓋自己的業務、低空無人機開放后,再進軍高端商務函件等其他物流方向,也不無可能。彼時,順豐可能更加被動。
死活也要做電商
從近些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尤其是新零售概念提出以來,零售、物流、電子商務這三個行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甚至開始跨界融合。各大電商平臺各自搭建自有物流,物流公司試水電商,順豐也不是第一家。因為企業缺乏商業場景的入口,遲早會被擠出電商市場,甚至失去原有的市場份額。這一點,從順豐如今的尷尬可窺一二。
順豐試水電子商務,一方面是因為相對于快遞這種勞動密集、偏線下、模式較重的產業,電商的利潤、發展前景遠高于快遞行業;另一方面則是在快遞行業持續增長越來越乏力的時候,電商是王衛給順豐尋找的“護城河”,想以此增加順豐辛苦做快遞積累用戶的粘性。然而,電商、物流看似關聯密切,實際上卻有本質差別。與電商公司自建物流平臺相對應的,便是物流公司開始向上游發展,跨界做電商。但是,有些事情自上而下行的通,但是自下而上實際操作的時候,結果就很難講了。電商,對不少非電商行業公司而言,擁有無法逾越的鴻溝。截至目前,轉型做電商成功的不過寥寥。可能網易嚴選算一個,但是時至今日,丁磊仍常常為網易自養的豬打廣告。
物流公司做電商的路,并不簡單。但是,王衛卻鐵了心,死活也要做。
早在2009年,順豐就開始在電商行業布局。據說,順豐做電商是因為一不小心被“端午的粽子”擊中了。在端午節期間,順豐的快遞小哥順帶推銷了下粽子,竟然產生了6000萬有余的銷售額。這件小事打動了王衛想要做電商的心,這件小事的成功似乎表明,距離用戶群體最近的順豐在電子商務上大有可為。然而,某些事件的成功常常帶有特定環境、特定時節、優惠的影響,真正做電商可能并不是那么回事。
在電商這條路上,順豐還是個小孩子。順豐e商圈、尊禮會、豐趣海淘、順豐優選、豐麥網、大物圖等,都是順豐在電商行業的嘗試。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都未見明顯成果。此外,順豐在2014年曾布局社區生鮮O2O嘿客,嘿客在全國擁有近3000家店。但“嘿客”的生意在當時并沒有起色,2015年與順豐優選進行了整合,后更名為“順豐家”。而順豐家的業務比起“嘿客”亦不過半斤八兩,等到2016年,順豐家再次更名為順豐優選,勉強活了下來。但是,活下來的順豐優選在電商領域的表現仍然算不上驚艷。順豐優選的定位、產品、供應鏈、運營方式、用戶體驗與老牌的電子商務企業相去甚遠,而用戶對電商的習慣早已被養成。而順豐優選至今仍存在,可能與王衛說過的那句話有關:“順豐優選是不許失敗的嘗試”。
在傳統電商領域幾次嘗試均不見明顯成效后,有人說,新零售可能是順豐在電商領域最后一個機會。順豐所作的無人零售貨架豐e足食、2018年6月剛剛在重慶開設的Wow哇噢精選體驗店,結果究竟怎樣,尚難定論。就順豐“Wow哇噢精選店”而言,這是一家集多業態于一體的海外特色服務和跨境商品的融合店,產品品類包含零食、小吃、健康飲品、時尚買手店、美妝等不同方面;與此同時,還將人臉識別、自助付款、行為分析等技術融合其中,消費者可在“無人”模式下自助下單購買,科技感十足。這一舉動,與新零售宣揚的體驗店、無人零售概念相符合,看起來,順豐在電商這條路上似乎越來越靠譜。但是,新零售業態究竟是什么樣的,市場對新零售業態的反應如何,仍是未知數。而對順豐而言,從2009年開始,距今近10年,順豐在電商、新零售的路上已經交了16億多的學費。不知道這樣的學費何時才能到頭?
順豐作為一家物流企業真的適合做電商嗎?
表面上看,作為物流企業,順豐在后端配送上具備天然的優勢;快遞能夠直接接觸到顧客群體、且順豐的中高端定位客戶群體具備挖掘的可能性。但是實際上,電商領域與物流領域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首先,物流企業是重資產運營,而電商是輕資產;其次,物流重要的是人,管好人便成功了一半。而電商的物流固然重要,但是供應鏈是比物流更重要的存在。再次,電商的倉儲、備貨、銷售都是零售思維,而物流是服務思維。例如,一單生意,要解決供貨問題,選好貨后要銷售,銷售完還要售后,在此期間還要解決用戶的體驗問題。從過去的經驗來看,順豐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銷售后的配送這一個環節。也就是說,如果順豐要做電商,它至少還要解決其他三個大的問題。對順豐而言,僅配送一項,恐怕無法支撐電商完整的產業鏈。此外,順豐中高端的客戶群體確實具備可挖掘性,但是順豐的客戶對它的印象是一家快遞公司、一家物流公司,而不是做電商的公司。也就是說,客戶群體亦無法在短時間內對順豐形成新的品牌認知,順豐的品牌效應并沒有延伸到終端的零售市場。而電商的本質是零售,配送優勢在零售的本質上來說,不足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如此看來,順豐在短時間內做電商很難成立,這從順豐在電商領域一而、再而三的嘗試后,屢戰屢敗的結果中可以得到驗證。再加上快遞企業缺乏互聯網基因,缺乏電子商務運營、供應鏈管控方面缺乏經驗,快遞做電商怕是很難。從現狀來看,順豐的物流基因可能無法輕易構筑電商基因,這大概是順豐在電商領域屢戰屢敗的原因。
此外,即便順豐在電商上的嘗試卓有成效,物流+電商這條路并不好走。王衛和它的順豐要面臨的挑戰亦不小。彼時,順豐與京東的競爭可能不只是物流領域那么簡單。畢竟,物流+電商這樣的商業模式與京東太像,同樣是自建物流,同樣是中高端定位的客戶群體。唯一的差別,似乎只是切入點不同。京東以3C為切入點進入電商領域;而順豐則嘗試從生鮮、自準售貨柜或新零售的風口入局。
倘若成功的話,順豐會不會是另一個京東?有可能是。這一點,京東似乎比順豐明白的更早一些。隨著京東物流對第三方開放,京東拉開了與順豐的競爭序幕。再加上順豐對電商的野心,如果電商+物流的競爭成立,京東與順豐的競爭可能不僅僅是物流方面的競爭。
主營業務遭遇同行圍剿,行業領先地位受到挑戰;新探索的業務電商,目前還未見明顯起色。前后夾擊的情況下,王衛與他的順豐其實就是處在了險象環生的境地。
這是一次戰略考驗,順豐轉型的決心可見,按照王衛的性格,這事兒也必須得干下去。但有一點還是要注意的,當此前的優勢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戰略短板在不斷放大,其實就是對戰略優勢的消解。
作為服務型公司,物流行業奉行的基本是縱向一體化戰略。既然是縱向一體化,在戰略優先級上往往是體現差異化。順豐在這一點上,此前做得不錯,也因此和“四通一達”形成鮮明的區隔。但隨著順豐嘗試電商數次,雖然也有屢敗屢戰的勇氣,但也可以看出其橫向擴展的抱負。從縱向轉到橫向,有個不可跨越的鴻溝,就是基于品牌的價值鏈整合能力。因為橫向服務的戰略優先級體現出來的是對廣大潛在客戶的服務。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相對漫長的時間的培養,且此前的產品有成為服務入口的客觀需求,比如家電需要上門安裝、賣場需要配送。那么快遞是否需要購物呢?這是購物需要快遞的反向邏輯。這個邏輯可以成立,但在戰略落地的時候,一定會險象環生。
截至目前,順豐本質上仍是一個物流公司。
中國禁止從國外進口廢塑料的禁令已生效半年,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共進口了15批次的廢料,其中12批次包含廢塑料,共計58227噸,而最近公布的第15批批文中依舊沒有廢塑料。而2
在全球產能過剩和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中日韓三國船企的日子都不好過,三國政府也都在全力保護本國的主要造船企業。 據日媒報道,中日韓三國控制著全球造船市場90%的份額。然而,
6月1日到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 P2P 平臺爆雷,相當于每天爆雷2.6家。就在最近半個月,涉及資金就超過1200億。爆雷趨勢從詐騙平臺開始向真正的P2P平臺蔓延,從第二梯隊向第一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三年攻堅戰行至中盤,戰事正處于膠著狀態,央行和財政兩大主力極為罕見地公開吵了起來,唇槍舌劍,毫不客氣。你來我往之間,談到的話題也很多,說的都是大
德國紅點獎于2015年在中國設立“中國好設計”獎(China Good Design,簡稱CGD)。 紅點獎,這個源自德國的工業設計獎項,近些年卻以中國參評、獲獎人數最多,引發諸多爭議。對國內參評
本文“野望京東:順豐的尷尬與徘徊”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