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券商開展的“智能投顧”尚屬初級階段,未來至少還有三大普遍存在的難題需要突破。首先,智能投顧需視監管政策而定,比如投資者跟隨智能投顧直接下單投資是不被允許的;其次,技術上還停留在傳統量化交易平臺的水平,只是把原來面對大客戶的算法包裝成一種服務指令;還有,券商的數據樣本不夠,不僅廣度受限,也缺乏想象力。
近日監管層正以現場調研為名,對涉及智能投顧業務的券商進行檢查。調研的對象包括海通證券(600837)、廣發證券(000776)、長江證券(000783)、平安證券等券商,重點檢查“智能投顧”涉及的業務是否合規,同時為“信息系統建設投入”新增納入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評級做準備。
監管層正現場調研
記者獲悉,近日監管層正在對一些券商進行現場檢查,這次重點挑選的是開展智能投顧的代表性券商,如海通證券、廣發證券、長江證券、平安證券等。
人工智能(AI)技術在證券領域的應用,最初體現為智能投顧的形式,這也是近年來券商在引流開戶的基礎上,完善APP尋求差異化競爭的又一突破口。
據一家上市券商有關負責人透露,監管層此次以調研為名的現場檢查,可能有兩個考慮。其一是為當前火熱的智能投顧把把脈,對涉及開戶業務、智能選股等的合規性進行盤查;其二是為“信息系統建設投入”新增納入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評級做準備。
比如廣發證券貝塔牛,最初實現的是機器人(300024,股吧)在交易日盤前推送初始化建倉建議,并在運行過程中持續推送買賣建議。值得注意的是,貝塔牛有幾項功能是未開通的,比如“一鍵跟單”、“委托查詢”。這些功能涉及“代客理財”,監管政策尚未允許。
此外,距離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規實施只有兩個月時間,券商也在逐步完善APP功能和設置,以滿足新規要求。
近幾年,券商受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的影響,加大了對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不過普遍都是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如今人工智能興起,監管層對信息系統安全和投入更加重視。
今年證監會關于《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征求意見稿)》中,新增七大加分指標,其中包括“信息系統建設投入”。證券公司新業務市場競爭力指標、信息系統建設投入金額位于前5名、前10名、前20名的,分別加2分、1分、0.5分。
未來三大難題待解
安信證券副總裁李勇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工業時代是技術對體力的一般性替代,未來是人工智能對腦力的替代,但人工智能和腦力這兩者的共生關系剛剛開始,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還是初級階段。
前不久,長江證券推出的國內首個券商智能財富管理系統——券商版“阿凡達”iVatarGo。這是一個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投資者服務領域的典型產物,通過大規模的交易行為數據運算和分析,給投資者畫像,再給出與之匹配的投資建議。
記者獲悉,目前長江證券超過80%的用戶已經激活了自己的iVatarGo,二期將進一步豐富完善投資者的標簽和因子,并對金融產品資產端進行評級和標簽化。
廣發證券信息技術部原副總經理、首席架構師梁啟鴻對記者表示,廣發證券過去也曾花了很長時間自建系統,給投資者貼標簽。隨著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進一步要求,券商還需要在這方面做更多的投入和調整。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總體來說,未來券商智能投顧仍有三大難題需要突破:一是監管;二是技術;三是數據。
首先,從監管上說,投資者跟隨智能投顧直接下單,相當于“代客理財”,目前不被允許。
其次,在技術上,券商所謂的“智能選股”還停留在傳統量化交易平臺的水平,只不過這原本是面對大客戶開放的,現在將算法包裝成一種服務指令,建成平臺供個人投資共享。
另外在數據方面,對投資者進行標簽化需要大數據,券商的數據樣本不夠多,而且廣度和深度都受限,除了交易數據就沒有別的有用信息,同時有些標簽也缺乏想象力。
不過值得肯定的是,盡管目前券商的智能投顧只是初級階段,但一些券商已意識到技術求變就是求生,愿意投入和摸索,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會更加熱鬧。
這些年賣空調的格力一直在試圖轉型。不是打算搞手機,就是打算搞新能源 汽車 ,要么就是打算砸錢搞芯片。 2016年的那段視頻里,董阿姨霸氣的怒斥格力小股東的情形還歷歷在目。小
一季度的業績顯示,阿里營收高速增長、凈利潤下滑, 京東 的營收增速創下歷史低點,為了保持營收的高速增長這兩家企業似乎正不約而同的在線下市場展開比賽。 阿里發展動力十足
在監管壓力之下,新金融巨頭加速向科技公司轉型,其營收重心正在從to C 的金融服務收入轉向to B 的 金融 科技收入,也就是商業模式正在從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靠攏。 螞蟻金服估值達
“投資人對于內容 創業 、互聯網+文化方向上,政府監管的程度、紅線所在位置等不明確的情況下,或將收縮這一領域的投資,資本的目光將轉移向其他領域,將造成基于互聯網做流量
4月11日,一則奮達科技員工因為發布一條微信朋友圈而被海南監管局處罰的事情引發董秘圈熱議,看來上市公司董秘辦除了要管好老板的嘴之外,還要管好員工的朋友圈,自媒體時代,
本文“監管層重點檢查券商“智能投顧”業務”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