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滬深300樣本迎來2017年的第一次調整,其中,中小板的調整引人注目,在調入的10只個股中,既有新上市的,亦有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煥發生命力的。
這些上市公司正是當下中小板優秀中小企業的代表。
權重股變遷史如實反映著中小板13年以來的自我轉型,一方面作為培育行業龍頭的搖籃;另一方面通過并購重組實現結構調整,提升競爭力。
權重股變遷
5月31日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公告稱,將對滬深300做2017年以來的第一次定期調整,更換30只股票樣本,6月12日生效。
中小板此輪調出股票僅3只,但調入共10只。其中3只為最近半年新上市的股票,比如視源股份(002841.SZ)、張家港行(002839.SZ)、裕同科技(002831.SZ)。
另有5只則是近兩年來發生重大資產重組備受投資者青睞,比如順豐控股(002352.SZ)、世紀游輪(002558,股吧)(002558.SZ)、世紀華通(002602,股吧)(002602.SZ);此外必康股份(002411.SZ)、美年健康(002044.SZ)則是在2015年下半年完成借殼上市。
通過滬深300樣本調整,中小板“新代言人”首度亮相,他們引領行業創新,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
滬深300樣本的調整只是提供我們此次觀察中小板權重股變化的窗口,中小板成立至今 ,經過十三年成長,愈來愈多知名企業從中小板走出。
中小板設立的第一年,板塊龍頭蘇寧云商(002024,股吧)(002024.SZ),彼時公司市值為54.96億元(根據wind以2005年5月27日節點統計),遠超后來者,成為中小板的一顆明珠。
第五年,除蘇寧云商外,金風科技(002202,股吧)(002202.SZ)、露天煤業(002128,股吧)(002128.SZ)、寧波銀行(002142,股吧)(002142.SZ)四家公司脫穎而出,分別以475.16億、283.25億、252億(根據wind以2009年5月27日節點統計)成為龍頭股。
如今,中小板大市值公司可圈可點,海康威視(002415,股吧)(002415.SZ)、順豐控股(002352.SZ)、洋河股份(002304,股吧)(002304.SZ)、比亞迪(002594,股吧)(002594.SZ)、分眾傳媒(002027.SZ)、國信證券(002736,股吧)(002736.SZ)、上海萊士(002252,股吧)(002252.SZ)成為第13周年的權重股,組成中小板“市值千億俱樂部”。
深交所相關人士5月25日表示,“雖然板塊叫中小板,但大市值公司有很多,這里培育了一批優秀企業?!?/p>
據了解,除了前述權重股成為各行業“標桿”外,中小板857家公司中,109家主導產品/服務位居國際市場前三名,占比12.72%;381家公司位居國內前三名,占比44.46%,中小板成為細分冠軍主平臺。
權重股多元化背后,亦反映出中小板經歷13年的成長后逐漸形成的特點——行業分布更廣泛。
隨著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技術、文體傳播、物流服務等行業的公司相繼上市,中小板已經擴張到16個行業,比如國信證券等5家證券公司和寧波銀行等3家中小商業銀行,中小板為支持地方金融業發展產生了影響;國內快遞行業龍頭企業順豐控股、申通快遞(002468.SZ)、韻達股份(002120.SZ)通過重組上市登陸中小板,蘇寧云商2017年完成對天天快遞70%股權的收購,形成具有特色的快遞物流板塊,體現了新業態與資本市場的深度融合。
深交所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中小板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大多從事傳統類,但中小板細分行業較多,如珠寶類行業、裝修裝飾行業、民用爆破行業、快遞業等。
他補充表示,部分主營業務相對傳統的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進入新興領域,比如陸續有公司往教育類延伸。
重組推進結構性改革
從前述滬深300指數樣本出現的中小板成份股調整特點,我們注意到,“并購重組”是中小板實現轉型升級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尤其是重大資產重組。
21世紀資本研究員以2017年5月26日總市值為指標排名,以“300億市值以上”作為大市值公司的標準,統計出共有44家中小板企業,其中在2016年以來進行并購重組的就有12家,占比近三成。
而重大資產重組的就有10家,占比83.33%;8家為“借殼上市”,占比八成,比如順豐控股2017年1月完成借殼鼎泰新材(002352,股吧)、巨人網絡2016年4月完成借殼世紀游輪。
這意味著,這里存在不少“大市值”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迅速實現業績增厚、規模擴大。
根據深交所統計,2016年中小板共有134家(次)公司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占深滬兩市的28%。從披露情況來看,截至2017年4月30日中小板公司共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523單,合計金額1.12萬億元;其中“已完成”的333單,合計金額6408億元。
從整體來看,中小板并購重組持續活躍。2011年至2016年,完成重組的公司分別為8家、14家、19家、55家、111家、83家,合計金額分別為95億元、149億元、168億元、671億元、2172億元、2002億元。
在這些并購重組事件中,“產業升級”、“產業鏈延伸”是主要關鍵詞。據深交所相關人士介紹,超六成的重組方案為“產業整合”。
“據我觀察,中小板是并購重組案例多以產業角度為出發點,上市公司和標的業務的關聯度和協同性很高。上市公司希望通過產業并購逐漸成為行業龍頭。”5月26日,深圳一家主導并購的PE人士表示。
以江特電機(002176,股吧)為例,公司收購伺服電機和步進電機的生產商米格電機,彌補公司在伺服控制體系中的不足,完善公司整體產業鏈,并協助公司業務向集成化、智能化、通用化、信息化發展。
同時,新興產業亦是并購重組活動中另一主題,中小板企業通過并購重組進入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醫藥、信息技術、文化娛樂等新興領域。據統計,2014年以來,中小板近1/3的重組標的涉及新興產業領域。
比如恒康醫療(002219,股吧)(002219.SZ)收購崇州二醫院,進入醫療消費市場;海陸重工(002255,股吧)(002255.SZ)收購固廢、廢水處理的環境治理服務商格銳環境,延伸環保產業鏈;跨境通(002640,股吧)(002640.SZ)收購跨境出口零售電商環球易購,打造線上線下資源聯動、內銷跨境協同的服裝立體零售生態圈。
從并購效果來看,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后的業績出現明顯增厚。2016年中小板共有78家上市公司完成重組,他們2016年平均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率分別為57%和223%。剔除6家重組上市公司的影響,完成重組公司2016年營業總收入與凈利潤的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8%和166%,業績增速仍顯著高于板塊整體水平,反映出以產業整合、產業升級、產業調整為主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對中小板公司業績提升產生了積極作用。
高新企業紛至沓來
此次滬深300樣本變動中,新調入的10只中小板股票里,其中3只是最近半年以來新上市的股票,這反映出中小板吸引的新上市企業,多為行業“佼佼者”。
第13年,共有71家新股登陸中小板;截至2017年5月26日,市值超百億規模的共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4家超200億規模,包含了上述3家納入滬深300樣本的股票,此外江陰銀行(002807.SZ)總市值規模為223.92億元。
在行業構成上,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共有14家企業上市,占比近兩成。此外、“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均為第13年中小板熱門上市板塊,各有5家企業上市。
與成立之初的中小板相比,第13年的中小板仍繼續往行業縱深方向覆蓋,迎來了多個細分行業的“第一股”。如“中國賽車第一股”——力盛賽車(002858.SZ)3月24日掛牌。同月10日登陸的“菜油第一股”——道道全(002852.SZ)抓住菜籽油細分市場沒有知名品牌的市場空缺。
“中國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鹽津鋪子(002847.SZ)2月8日上市,董事長張學武表示,我國傳統休閑食品市場的發展正經歷著“生產企業眾多、集中度低,目前尚未出現全品類、全國性的龍頭企業”的階段,他希望鹽津鋪子未來十年將堅持自主制造,自主研發,依托線下、線上全渠道銷售,努力實現百億目標,成為“中國食品界的華為”。
同時,新上市的企業亦不乏具有科技含量,如2016年9月14日登陸的創新股份(002812.SZ),屬于國內為數不多生產煙膜與生產防偽印刷煙膜的的企業,也是國內少數同時能生產輥式無菌包、預制型無菌包和屋頂包的企業之一。
2017年1月登陸的視源股份,則是全球領先的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供應商;5月3日登陸的綠康生化(002868.SZ),公司專注于微生物制藥,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同月登陸的天圣制藥(002872.SZ),是集研發、生產、銷售、醫藥物流、種植、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大型綜合型醫藥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醫藥(600056,股吧)工業百強企業,擁有346個藥品生產批文、183個醫保品種、94個國家基藥、22個自主知識產權品種。
本文“滬深300樣本迎來2017年的第一次調整”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