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持續走低可能導致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保持在“1”時代,但同比較4月有所回升。盡管預計回升的幅度不同,但諸多機構對于5月份CPI回升基本已達成共識,漲幅在1.5%~1.7%之間,而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將繼續回落。
食品價格持續走低,是拉低CPI漲幅的重要因素。截至5月底,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食品價格數據環比漲幅分別為-1.2%、-0.1%,但5月平均食品價格環比跌幅收窄,其中豬肉價格環比下跌3.3%,蔬菜價格環比下跌3.5%。
“5月CPI翹尾因素將從4月的0.56%回升至1.02%,由此初步判斷5月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4%~1.6%左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本輪以豬肉及雞蛋為代表的食品價格持續走低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表層的原因是短期內供求失衡,而深層次的原因則可能是居民消費升級導致的消費結構變化及經濟下行期總需求的不足。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指出,內需平穩應會推動非食品價格環比繼續回升。再加上去年基數較低,預計5月CPI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1.7%。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表示,食品方面,去年5月開始的“倒春寒”影響基本結束,今年5月高頻食品價格同比回升;非食品方面,最近幾個月非食品CPI走勢偏強,5月可能延續這一走勢,初步預計5月CPI同比回升幅度偏大。
諸多機構對于5月份CPI同比增速回升已達成共識。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預計為1.5%,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交通銀行都為1.6%,國泰君安、瑞銀證券則為1.7%。
梳理諸多機構的觀點,5月份CPI回升的因素可以歸納為:盡管蔬菜、豬肉等價格仍處下跌通道,但跌幅相對收窄;非食品價格持續走強。隨著翹尾因素集聚,食品價格持續走低情況或在6月得到好轉。
對于未來物價走勢,連平認為,從CPI同比的趨勢來看,由于6月翹尾因素將達到年內最高點,預計6月CPI同比仍將繼續走高,但下半年隨著總需求的小幅回落、監管政策去杠桿防風險導致流動性有所收緊、市場利率小幅走高,這些都會導致物價承壓。
“預計年內CPI同比將呈現中間高、兩頭低的走勢,全年不會有明顯的通脹壓力,但是CPI同比也不會出現明顯的回落從而陷入低通脹的局面。”連平指出。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一季度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總體來講,物價走勢相對是比較溫和的,也不會出現大家所擔心的通脹,因為現在的農產品供應是充裕的,工業品供過于求的矛盾沒有根本緩解,在這樣一種大的環境之下,總體的物價走勢應該是比較溫和的,不會出現通脹。
此外,高頻數據顯示5月生產者產品平均價格環比回落,不過勢頭有所放緩。分析人士預計,5月份PPI將繼續回落。
汪濤指出,5月生產者產品平均價格環比回落,其中動力煤價格環比下降、而螺紋鋼價格大幅反彈。與之對應,統計局PMI中購進價格指數也明顯下行。加之低基數效應逐漸消退,預計5月PPI同比增速放緩至5.7%左右。
中信建投的報告指出,5月份PPI同比增速將有所回落。雖然5月后兩周商品價格有所反彈,但整體來看,全月商品價格繼續回落。利用重點行業價格高頻數據的監測結果顯示,PPI同比增速將繼續回落,預計回落至5.6%左右。
本文“5月CPI溫和回升 PPI繼續回落”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財經365訊 今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CPI )。 2017年10月份, 全國 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9%。其中,城市上漲1.9%,農村上漲1.7%;食品價格下降0.4%,非食品價
財經365訊 9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同比上漲1.8%,漲幅高于上月,也高于預期。同時,這一漲幅也創出7個月高位。 此前7月份CPI同比上漲1.4%,低
財經365訊 現在,多數人不相信通脹會出現,就像2015年底,我們不相信原材料價格會上漲。 又是注水,又是嚇唬市場,歐洲和日本的通脹愣是沒起來,美國更是出現了一輪經濟增長、通
財經365訊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周三公布,7月 銀行 結售匯逆差155億美元,為連續第25個月出現逆差,但較上月逆差收窄26%。外管局表示,7月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延續基本平衡格局,未來跨
財經365訊 中國央行本周在公開市場延續溫和對沖,單周小幅凈回籠資金300億元,與上周的凈回籠400億元接近。盡管本周 逆回購 到期量創近半年新高,在央行維護下資金面趨于平衡,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