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三農”政策重心之一,農村土地流轉在廣東如火如荼。土地流轉的強勁東風把城市工商資本刮進農業領域,帶動了資金、技術、人才的聚集,激發了廣東農業全鏈條變革,農業利潤、農民收入有了明顯增長。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村干主導、資本下鄉、農民進城”特點顯著,相當部分流轉土地的“接盤手”,是城市工商企業主和縣鎮村三級干部,或者是他們與本地種養大戶的聯合體。在此期間,應警惕下鄉資本對農民小散戶產生的擠出效應。
資本下鄉彌補農村歷史欠賬
據廣東省農業廳統計,目前,廣東省農村土地呈現“三分天下”狀況:三分之一已實現流轉,規模達800萬畝;三分之一客觀環境條件不適合連片種養,難以流轉;還有三分之一尚可流轉。伴隨著資本及知識強勢下鄉,“三農”歷史欠賬得到極大彌補,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和現代化率迅速提高。
廣東的土地流轉并不是“一戶農民承包幾戶的地”那樣的簡單加減法。流轉連片的土地,承租經營者采用企業化、工廠化經營方式,投入巨大的啟動資金,平整成片,改水改土,從機耕、灌溉等硬件設施,到種苗和養殖、管理技術,全面改造升級,經營品種以經濟作物和禽畜養殖為主,資金投入強度動輒以百萬元、千萬元計,并非一般“農村種養大戶”可以企及,而往往依賴于城市工商資本下鄉。資本所有者有的是外來企業家,有的是外出經商的本地鄉親。
流轉經營3000余畝的湛江市下轄廉江市良垌鎮中塘村村支書兼村主任全王新說:“土地整理連片、機耕設施、水肥一體化灌溉,都是剛性投資,是投資農業的起步階段。”土地流轉合同一簽訂,田間第一個景象就是大量農機進常
資本強勢下鄉,“三農”歷史欠賬得到極大彌補,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和現代化率迅速提高。2010年—2015年,廣東農業科技貢獻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提高了10.7個百分點和9.5個百分點。全省水稻耕種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67%。新科技在農業領域得到廣泛的實踐和應用。
伴隨資本下鄉的是知識強勢下鄉。擁有大學學歷,到過美國、以色列等地考察農業技術,也是廣東下鄉投資者的“流行標配”。他們給農村帶去種養生態化、管理精細化、產品高檔化的理論和實踐。
珠海綠手指份額農園創始人鄒子龍擁有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學位,合伙承租經營300畝土地種植應季有機蔬菜。他說,在珠海經營僅僅一年半時間,有票據的大宗投資已超過1000萬元,其中技術和設備投資占大頭。“很多設備都是高技術產品。噴灌系統是進口的,用手機APP控制,一個淋噴頭就要270多元。”
本文“資本彌補歷史欠賬 企業和基層干部成土地流轉接盤手”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超過15個城市了啟動第五輪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產市場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庫存量大幅下降,“庫存降、房價漲”。 然而,事實真相不是這么簡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中國的投資人、 創業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兒打哪兒,要誰好誰就好,要誰亡誰就亡。 過去兩年最火的共享經濟,就拜他們所賜,把一些企
在最引人關注的樂視 投資 上,孫宏斌直言“失敗了”,笑稱這是壯士“斷頭”。不過,自嘲的背后,是孫宏斌對融創對自身運營環境的絕對自信——包括大膽提損,充裕利潤與現金流
東阿阿膠應該感受到了業績上漲乏力帶來的壓力了。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這家生產滋補品阿膠的 上市公司 2017年的業績增速下滑到了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2017年,東阿阿膠實現營
“大數據殺熟”這個詞最近挺火的,因為有些 旅游 App 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判斷對方是不是自己平臺的忠實用戶,如果是,那么對這些老用戶所呈現的酒店、機票價格就會更貴一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