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7月6日消息 據報道,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代代傳承,聚焦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的川藏交通廊道“災害鏈”,為川藏線保駕護航。
川藏鐵路穿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橫跨14條江河,沿線地勢起伏大,強震多發,是中國山地災害最活躍、類型最齊全、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山地所科研人員就圍繞川藏公路沿線防災減災的一系列難題展開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從現有的川藏公路,到規劃中的川藏鐵路和川藏高速公路,扎根川藏線的科研人員代代傳承,在川藏交通廊道的災害調查、交通選線選址、災害防治工程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院士、山地所研究員崔鵬:那個時候就面臨著在山區進行重大工程設施建設的時候所需要面對的一些地質、地理、氣候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災害問題,那個時候科學院就開始籌備籌建,要在西南地區建設一個所,那么后來在66年的時候就正式的建所。
一批老科學家們的工作,為中國山地災害科學研究和高等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并共同提出了泥石流研究與山地環境保護、山區經濟發展相互融合的新的交叉研究方向——泥石流科學。崔鵬是我國首位從事泥石流研究的中科院院士,他率先提出了避災選線的基本原則和技術方法,并在減災機理及防治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崔鵬:科學院的一個學科方向就扎根在這,正說明這是科學院我們老一輩科學家的高瞻遠矚,(這里)災害是發育最典型危害也是最嚴重的,從最典型的這個現象里邊總結出來的規律,它就更具有普適性。可以去解決很多其他地方的問題。
本文“聚焦川藏交通廊道“災害鏈” ”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超過15個城市了啟動第五輪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產市場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庫存量大幅下降,“庫存降、房價漲”。 然而,事實真相不是這么簡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中國的投資人、 創業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兒打哪兒,要誰好誰就好,要誰亡誰就亡。 過去兩年最火的共享經濟,就拜他們所賜,把一些企
在最引人關注的樂視 投資 上,孫宏斌直言“失敗了”,笑稱這是壯士“斷頭”。不過,自嘲的背后,是孫宏斌對融創對自身運營環境的絕對自信——包括大膽提損,充裕利潤與現金流
東阿阿膠應該感受到了業績上漲乏力帶來的壓力了。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這家生產滋補品阿膠的 上市公司 2017年的業績增速下滑到了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2017年,東阿阿膠實現營
“大數據殺熟”這個詞最近挺火的,因為有些 旅游 App 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判斷對方是不是自己平臺的忠實用戶,如果是,那么對這些老用戶所呈現的酒店、機票價格就會更貴一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