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化債轉股方面,各類實施機構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制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余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下一步,將重點做好國有企業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市場化債轉股。
發改委指出,降低企業杠桿率主要舉措取得積極進展。在兼并重組和企業依法破產方面,共推動4組9家中央企業的重組事項,2017年1-5月,我國上市公司兼并重組交易金額為7107.5億元,交易數量3086件。對國有企業中的“僵尸企業”進行了認真梳理并積極開展處置和治理工作;通過企業依法破產促進僵尸企業出清的能力持續提升,自去年以來,全國新設立破產審判庭90家,破產受理和審結案件數量也不斷增加,僅今年上半年就達近3000件和2000件。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方面,著力通過國有企業混業所有制改革建立企業杠桿負債自我約束的機制,截至目前,共有19家企業正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正在顯現。在發展股權融資方面,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數量為3326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超過1.1萬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公司累計超過1.8萬家,股票融資規模達到6.19萬億。
發改委指出,降低企業杠桿率成效初顯,債務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一是我國總杠桿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正趨于穩定。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數據,截至去年年末,我國總體杠桿率為257%,同比增幅較上季度末下降4.4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保持下降趨勢;環比增幅較上季度末下降1.6個百分點,連續五個季度保持下降趨勢。二是我國企業杠桿率已開始下降。根據BIS最新數據,我國去年年末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為166.3%,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降或持平,這是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連續19個季度上升后首次改變上升趨勢。三是我國信貸/GDP缺口保持下降。根據BIS最新數據,截至去年年末,我國信貸/GDP缺口24.6%,較2016年一季度末降低4.2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個季度下降,顯示我國潛在債務壓力正趨于減輕。四是我國微觀杠桿率也呈下降趨勢。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5.9%,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問題在逐步緩解。
不過,發改委同時強調,我國企業杠桿率過高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扭轉,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仍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因此,必須堅定去杠桿方向,推動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一是重點作好國有企業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必須標本兼治,長短結合。一方面積極開展包括市場化債轉股在內的各類債務重組;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國有企業現代治理結構,推動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國有企業負債杠桿自我和外部約束機制,以體制機制控制國有企業杠桿率上升。二是積極探索“僵尸企業”債務有效處置方式。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作好兜底保障,切實破除“僵尸企業”僵而不死的各類障礙,推動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實現“僵尸企業”“安樂死”,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三是推動市場化債轉股進一步發揮綜合性作用。要繼續完善和落實各領域支持政策,引導相關實施機構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篩選有發展前景的高負債企業實施債轉股,使債轉股成為降低企業杠桿率的一件利器,并以債轉股為契機推動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制,促進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和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企業杠桿率已開始下降”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超過15個城市了啟動第五輪樓市調控,許多投資者仍然在看多 房地產市場 ,其主要理由是新房庫存量大幅下降,“庫存降、房價漲”。 然而,事實真相不是這么簡
今年的春天格外“熱”。 一場如火如荼的“搶人大戰”正在中國各大城市上演,熱度不減。另一場轟轟烈烈的“搶獸大戰”已經擺開了陣勢,而戰場則從 國內 擴展到全球。 4月3日,火
企業間靠“燒錢”贏得一線生機的例子在創業項目中的競爭越來越常見了。但“燒錢”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也不全是益處。燒錢發展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效率的問題,還有人員急劇增加,
共享是個筐,啥都往里裝。 中國的投資人、 創業 者,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股力量。指哪兒打哪兒,要誰好誰就好,要誰亡誰就亡。 過去兩年最火的共享經濟,就拜他們所賜,把一些企
在最引人關注的樂視 投資 上,孫宏斌直言“失敗了”,笑稱這是壯士“斷頭”。不過,自嘲的背后,是孫宏斌對融創對自身運營環境的絕對自信——包括大膽提損,充裕利潤與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