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近日,“央行”和“無現金”成為金融圈的熱搜詞。先有傳聞央行約談螞蟻金服,禁用“無現金”字眼,業內議論紛紛,畢竟最近推廣火熱的“無現金支付周”活動不僅僅只有支付寶一家在推進,隔壁微信支付怎么沒被“約談”?果然,央行方面很快表態:央行并未發出書面通知要求禁用“無現金”字眼。
“被約談”是怎么傳出來的?
據網上報道,央行總行對各分支行下發通知稱,最近一些地區推進的無現金支付方式,與螞蟻金服等合作創建無現金城市等活動,其中的一些宣傳主題和做法干擾了人民幣流通,社會反響較大,對社會公眾產生較大誤解。
7月底,央行武漢分行已約談螞蟻金服公關部負責人,明確提出三點要求: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中去掉“無現金”字眼;撤掉所有含“無現金”字眼的宣傳標語;公開告知商戶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
央行內部人士稱,總行要求各分支行參照武漢分行的做法,加強對無現金支付的指導。
由此看出,央行武漢分行確實約談了螞蟻金服,但這只是口頭溝通,并未在任何央行官方渠道看到正式書面通知。所以,“禁用無現金”是被一定程度放大了。
央行為什么會干涉“無現金”社會概念
很多人不明白,推行金融的信息化和電子化應該是社會科技進步的結果,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為什么央行會對“無現金社會”這個概念提出一些要求?
實際上,“無現金”的概念并沒有太大的詬病,問題出在它是否影響了人民幣作為我國法定貨幣的地位?
按照《銀行法》以及《人民幣管理條例》,我國的法定貨幣就是特指人民幣紙幣和硬幣。通過微信和支付寶支付,實際是用人民幣存款來支付。而存款是一種金融工具,雖然作為貨幣來統計,但是本身并不是法定貨幣。
但198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就明確提出“減少使用現金”。作為20世紀末支付領域重要成果之一,電子支付手段的出現帶來貨幣革命,尤其在我國,非銀行支付機構發展較快,促進了非現金支付比例大幅提升。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目前支付機構的“無現金社會”活動,存在著四方面的偏差:1、未全面看待非現金支付,有意無意將“無現金”支付等同于自身的支付產品,誤導了消費者;2、“消滅現金”與現實不符,對于中老年人和農村地區,現金支付還將是重要的支付方式;3、拒收現金違反法律法規,商戶拒收人民幣,或對現金支付采取歧視手段,將影響人民幣的正常流通;4、容易出現妨礙公平競爭行為。
實際上,截至目前,央行仍未就非現金支付的爭議公開做出法律意義上的解釋和官方說明。
商家可以拒絕現金支付嗎?
其實,近期網絡上也出現了一些關于地方商家“謝絕現金”的報道。不少消費者投訴,在某線下超市消費時,被告知本店不收現金。有店員稱要下載APP,然后綁定支付寶才能付款。
這一做法,給部分民眾帶來不便,涉嫌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所以,線上商戶由于條件所限,在支付方式中未能支持現金收款,大多數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更多的線下商戶公然拒收人民幣,或對現金支付采取歧視手段,那么這將影響人民幣的正常流通,影響消費者的生活便利性,特別對于老人、偏遠地區的用戶帶來極大不便。據悉,此前廣東珠海一家面館因拒收現金,被央行珠海中心支行認定為違法行為。
其實,“無現金社會”的提法并不是指完全不用現金,只是為民眾消費增加了一種支付方式,而民眾在消費結賬時可以選擇使用現金或非現金。所以,支付機構在宣傳營銷活動時,必須規避商家拒絕現金的風險,充分尊重公眾支付結算習慣,由公眾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支付結算方式。
“無現金社會”的路到底有多遠?
此前,支付寶官微稱“用五年推動中國進入無現金社會”,而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研究員鄒平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無現金支付”的提法很不妥當,強行推行“無現金支付”更不可能。
五年時間,是否真的能讓“無現金”覆蓋全中國,這說不好,但當前“無現金”的推廣還存在很多阻礙,需要不斷解鎖。
針對“無現金”概念和使用,不同消費者看法不同,有人認為非現金支付是把“雙刃劍”,消費者既是獲利者,又是受害者。一方面,解決了假幣、洗錢、反腐等問題,個人賬目也變得易于整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數據流的安全性,全電子化容易導致個人信息的全面泄露。
另一方面,“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在年輕人看來無限美好的移動支付,在老年人和一些不方便使用移動支付的人們的眼里,是一道道的門檻、歧視和障礙。
五年的時間,或許可以開放更多“無現金”地域和商戶,但消費者中,老人的比例并不會減少或消失。老年人對電子支付的接受程度有限,伴隨著身體機能的下降,視力也將下降,純粹的“無現金社會”對老人們來說,普及度將會極低。
許多互聯網公司都曾出過“教長輩如何使用手機”的教程,其中不乏一些教人如何進行手機支付的內容。
所以,未來是否有電子設備,可以保障老人的使用便捷與安全性,實實在在地“搶占”老年人的市場,切切實實讓金融科技的弱勢群體接納“無現金社會”,才是其真正的光明未來。
未來,“無現金社會”似乎近在咫尺,又似乎很長,但只要秉持著讓每一個人都更高效、更便捷地生活的初衷,無現金,并不是夢。
獲取更多財經新聞訊息,請關注財經365。(原標題:央行否認發文懟支付寶 “無現金社會”的路還有多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本文“央行否認懟支付寶 “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下一篇:證監會對兩宗案件做出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