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謝偉。
2017以來,RIO的“傷口”已經結痂,有望迎來新的轉折點。
說到預調雞尾酒,首先映入腦海的一定是“RIO”,過去幾年,RIO作為一款明星產品,頻繁且高調的出現在各種影視劇、綜藝節目和廣告中,用“鋪天蓋地”一詞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一夜之間,一向不溫不火的雞尾酒市場,波濤洶涌。
RIO雞尾酒一度站到了行業巔峰,但是在經歷了頂禮膜拜之后,很快又跌入谷底,被行業看衰。如今的RIO雖然走在了重生的路上,但是能否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預調雞尾酒行業前景又如何呢?
扭虧背后的內憂外患
RIO在經歷了從2014年的飛躍到2016年的斷崖之后,現在進入了平穩回升期。根據RIO母公司百潤股份最新財報顯示,去年營收為11.72億元,同比增長26.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224.23%。
其中預調雞尾酒業務雖然實現了1.38億元盈利,但是如果按照承諾的7.06億元盈利來算,也僅僅完成了17.7%,并不樂觀。
雖然實現了扭虧為盈,但是這份成績單的背后卻是縮減營銷費用和大幅裁員。百潤股份在2015年的巔峰時期營收為23.5億元,其中營銷費用高達9.22億元,2016年雖然出現了業績的斷崖式下跌,但是營銷費用卻不見減少。
2017年,百潤股份的營銷費用已經縮減到4.37億元,同比縮減了四成,員工人數和薪酬也同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銷售人員從2015年的三千余人縮減到八百人。
雖然實際業績與預測承諾存在較大差距,但巴克斯酒業依舊是百潤股份的頂梁柱。2016年和2017年對于百潤股份來說,就像一場噩夢。
經過2015年的“騰飛”,RIO雞尾酒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出現了2016年的暴跌虧損,這直接導致了百潤股份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業績虧損。據財報顯示,巴克斯酒業的預調雞尾酒營業收入達到102904.42萬元,占百潤股份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87.81%。
“身價”100塊的RIO神話
RIO雞尾酒前幾年在中國的風靡,要歸功于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明星代言、熱播劇植入、綜藝節目冠名,那時的RIO無處不在,一時間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而RIO今天的敗局,也與大規模的廣告投入脫不了關系。
大量熱播劇和綜藝節目的植入,讓很多經銷商瘋狂囤貨,這導致了大量的貨物積壓。最重要的是,如此大量的廣告投放,已經給百潤帶來了巨大的負擔,2015年RIO的廣告成本高達3.3億元;2016年上半年廣告花費1.54億元,在總成本中占比高達1/3。
在RIO雞尾酒成為家喻戶曉的產品之前,當時的巨頭冰銳一直占據著老大的位置,RIO發力之后,在2014年超越了冰銳,并憑借出色的營銷策略,成為名副其實的“爆款”。雖然RIO是近年來才被大多數人認識,但是根據其商標的注冊時間可以看出,RIO其實最早在2004年就申請了商標,于2006年11月注冊成功。
可以說,早在十年前RIO就已經上市,只是長久以來默默無聞,未被廣泛關注。
說到RIO,就不得不提百潤股份的總裁劉曉東,早在十幾年前,劉曉東就對夜場雞尾酒的亮眼銷售額心動不已,一百多位香煙香精客戶一年的銷售額,抵不過夜場一套雞尾酒一個月的銷售數字。
在啤酒、洋酒、飲料三分天下的夜場市場,劉曉東劍走偏鋒,伏特加和果汁配在一起,一個酒不酒、飲料不飲料的新產品——RIO預調雞尾酒就此誕生。
但是起步階段的RIO路途坎坷,銷量不佳負債連連,此時百潤為了不影響當時的上市計劃,欲放棄RIO的生產商巴克斯酒業,但劉曉東并不愿意放棄,所以劉曉東等17位自然人股東用100塊錢,買下了當時負債幾乎達2500萬的巴克斯酒業,劉曉東持股51.74%。自此,身價100塊的RIO,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的“破局之路”。
2012年開始,RIO更換全新包裝,并開始了地毯式的廣告轟炸;2013年開始明星代言策略,當時邀請的明星是周迅;2014年,RIO的廣告大量出現在影視劇和綜藝節目中,比如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杉杉來了》等,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中國新歌聲》等,都是當時電視臺最火的節目,此時RIO產品覆蓋至200個主要城市;到了2015年, RIO一舉拿下65%的市占率,銷售規模也從2013年的1.86億元一路飆升到2015年的22.13億元,銷量最好時平均每3秒賣一瓶。
在國內預調雞尾酒的發展初期,RIO選對了路,營銷策略相當成功,如愿當上了行業老大,也曾被譽為“財富神話”。當年100元賣掉RIO的百潤股份,此時以“天價”55.63億元買回RIO的母公司——巴克斯酒業100%股權。
百潤的股價也因此從不到20元一度猛漲至上百元,這場100元變55億的“魔術”完美謝幕,這匹黑馬更是華麗的無可挑剔。
過山車
RIO雞尾酒的大火,讓同行眼紅了,也過高的預估了雞尾酒的行業前景,諸多企業紛紛加入雞尾酒行業。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巨頭,匯源果汁、喜之郎等知名飲料企業也伺機推出了各自的預調酒產品。但是定位年輕化的預調雞尾酒,往往與巨額的植入與推廣相捆綁,也導致了廠家成本居高不下,為企業的虧損埋下了伏筆。
競爭者的增多,再加上過往依賴巨額投入帶來增長的模式成為慣性,使得RIO在經歷了短暫的蜜月期后,便掉進了業績陷阱,管理和銷售費用率攀升,最終導致該業務板塊出現虧損。
雖然RIO業績斷崖式下跌,但是廣告營銷費用仍處高位,僅2016年上半年的廣告費用就高達1.54億元,比公司凈利虧損額還要多出0.0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百潤股份在收購巴克斯酒業時,巴克斯承諾2014-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22億元、3.83億元、5.44億元和7.06億元,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2014年和2015年完成了承諾目標,2016年非但沒有盈利,還虧損了1.87億元,2017年也是業績承諾的最后一年,在業績承諾期結束后,如果發生虧損也不會再有補償。
2016年,RIO的母公司百潤股份巨虧1.42億元,而RIO則成為拉低業績的罪魁禍首。RIO巨額的廣告費用也在拖累百潤股份的業績。
2016年RIO的廣告費達到2.47億元,甚至高出虧損額近1億。業內人士曾指出,百潤股份過分重視廣告宣傳,但卻忽略了產品在市場上真正的表現,成于營銷,卻也敗于營銷。
抄襲與被抄襲
由于RIO的“高調”,使得雞尾酒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李鬼”,在百潤股份2017年的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涉及的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多達10項,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GMTN雞尾酒、DID雞尾酒、RIQ雞尾酒、RTO雞尾酒、RXO雞尾酒、ODN雞尾酒,均擅自使用跟RIO極為相似的包裝和裝潢,從瓶身到顏色均相差無幾。
眾所周知,預調雞尾酒行業的進入門檻和技術壁壘較低,想要“山寨”一款相似產品成本很低,這不僅是RIO的難題,也是中國食品產業面臨的普遍難題。
對于RIO和其母公司百潤股份而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去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壁壘和競爭壁壘,在產品的創新升級、渠道的區隔、消費者的互動,以及傳播媒介幾方面去形成一體化的競爭門檻。
除了被抄襲,RIO也陷入到了“抄襲別人”的麻煩當中,由于“RIO微醺”系列酒精飲料的包裝設計與“三得利雞尾酒HOROYOI”系列高度近似,三得利洋酒株式會社以侵犯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為由,將“RIO微醺”系列酒精飲料的委托商、代理商、實際生產商及銷售者訴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300萬元。
從包裝上來看,兩款商品相似度確實很高,目前三得利公司旗下產品并沒有進入中國市場,這會對該產品未來進入中國市場造成巨大損失。目前RIO的市場表現依然沒能擺脫巨額營銷、廣告費換取市場的模式,如果此次官司失敗,對于該公司來說將是不小的沖擊。
結語:緩慢復蘇 仍有空間
從百潤股份2017年的財報來看,業績處于低速復蘇期,要知道RIO在預調酒市場的份額高達70%,“傷口”已經結痂,有望迎來新的轉折點。隨著近兩年雞尾酒市場的狂熱退潮,已經剔除掉了追求一時新鮮的消費者和投機淘金的企業,留下來的,已經是最核心最忠實的圈層,市場層面穩定而良性。
RIO的復蘇,得益于在2017年采取的種種措施,最大的功勞當屬“縮減廣告費”,電視上見到RIO廣告的次數明顯減少了,RIO廣告力度變小,但效率高了,經營成本壓力自然相應得到緩解。
與此同時,RIO對經銷商的銷售政策也做出了調整,減少庫存壓力,穩定了產品利潤。與其他酒類相比,預調酒現階段的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但是仍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從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預調酒市場占比還遠遠低于世界成熟消費市場的占比。
從消費趨勢來看,多元化、個性化和時尚化的新品類格外受歡迎,雞尾酒很符合此特點,無論從外觀、口感,還是國際化元素來講,雞尾酒都正好迎合了年輕人群對新奇事物口味。
當然,從雞尾酒近幾年起伏的發展歷程來看,目前無法對其未來進行很準確的預估,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快速變化的消費群體,雞尾酒想要成長到更大規模,仍然面臨諸多考驗。
本文“喝不醉的RIO,掛不住的55億!”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