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5日發布了《錢去哪了:大資管框架下的資金流向和機制》報告。該報告顯示,2016 年底,大資管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已超100萬億元。如果剔除涉通道業務,市場上真正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在60萬億—70萬億元。
銀行委外規模達25.75萬億
商業銀行是資管市場最重要的運作主體。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9.05萬億元,約占全市場資管規模的三分之一。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份額呈現持續上升趨勢,但從資金來源上看,“錢”主要還是來自銀行。
以基金行業為例,近年來其整體業務包含專戶及其子公司業務均呈現爆發式增長。《報告》對資金來源及投資去向的分析發現,高達六成以上的專戶資金來自銀行。而專戶資金六成以上投向債券市場或非標資產。可見,公募基金專戶及子公司在業務層面扮演的實際角色是銀行資金的“通道”。
除此之外,包括信托、保險公司及各類陽光私募均扮演委外投資管理人的角色。近三年資產管理規模的高速增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委外業務的大行其道。
根據《報告》估算,截至2016年底,包括通道業務和委托投資在內的寬口徑銀行委外規模達25.75萬億元,即其他金融機構資管產品的資金來源中有25.75萬億元來自商業銀行。
銀行理財超70%投向實體經濟
至于“錢”去哪兒了,《報告》稱,企業仍然是“錢”流向的大頭,但“錢”更多地流到了地方政府和居民部門。報告還認為,有70%的銀行理財資金投向了實體經濟。
然而,由于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和負債端的剛性兌付,促使金融機構通過期限錯配、加杠桿、監管套利等方式增厚收益,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的現象不斷加劇,信托是鏈條中的關鍵一環。
《報告》披露,截至2016年末,共有8.89萬億元信托資金流入金融、保險、房地產行業,占比達50.80%。而流入信息、文化和教育行業的資金余額僅為0.39萬億元。
繼2010年銀監會叫停銀行使用信托騰挪轉讓表內信貸資產之后,券商資管成為銀行將表內信貸類資產轉移至表外的主要通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7.31萬億元。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規模占比由2013年的11.6%上升至33.4%??焖僭鲩L的主要支撐力量來自通道產品主導的定向資管業務,通道業務的規模占比超過七成。
在資管行業大發展的同時,一些金融亂象也隨之伴隨而生。2016年,一些資管計劃在網下配售新股時涉嫌違規,申購金額遠遠超過自身資產規模;大量銀行理財資金通過資管計劃進入股市,推高杠桿比例;還有部分銀行利用資管計劃實現不良貸款“出表”,掩蓋真實的壞賬情況等資管亂象層出不窮。
就市場中的種種問題,監管部門先于2016年修訂和發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等,后又在2017年2月合力醞釀制定大資管統一監管文件草案——《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一系列政策均表明,國內資產管理行業統一監管趨勢明朗:統一規范、防范風險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證券資管行業的首要任務,通道業務、委外業務將大幅萎縮,部分違規操作和灰色地帶將逐步清除。
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認為,要杜絕多層次嵌套、高杠桿的高風險資產,嚴禁監管套利、資金套利與空轉,同時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形成銀行財富管理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的雙贏格局。(原標題:“解剖”大資管資金流向 銀行委外規?;蜻_25.75萬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當前,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水平,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項目之一。同時,解決“倒貸”問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監管部門也出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6月23日上午,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帶隊赴農業銀行( 行情 601288, 診股 )( 港股 01288)總行進行調研和督導,并主持召開座談會,郭樹清在會上強調,要繼續
在6月21日舉行的“2017年陸家嘴論壇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信托監督管理部主任鄧智毅表示,傳統監管是一個相對成熟和穩定的體系,但是在金融科技發展到高度形態的時候,將
私募ABS,這個名字很有迷惑性。其實,銀行私募ABS的基礎資產和交易結構設計與公募信貸ABS類似,但區別在于是不是在銀行間市場公募發行的銀行信貸ABS產品。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固定收
正如市場傳言,央行12日重啟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總規模4590億元,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意味著央行出手穩定市場預期。 更重要的是,同日,銀監會就近期重點工作通報舉行媒體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