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資本、收購個性化品牌、高薪聘請營銷人才……近年來,不少日化企業重金打造“爆款”,但在博眼球的促銷泡沫過后,能持續發展的明星產品卻寥寥無幾。由磐締資本聯合品觀網舉辦的“產品的大師時代”論壇近日在上海舉辦,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十年資本并未催生明星品牌的誕生,明星產品與資本是否充足、團隊是否豪華、管理是否健全等關系不大,決定性的因素是有沒有兼具市場洞察力和解決能力的“產品大師”。在化妝品市場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藥妝作為一個技術制高點備受市場關注,將會成為中國本土化妝品企業的突破口。
渠道驅動變為消費者驅動
“從渠道上看,百雀羚、水密碼、相宜本草在商超領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領導地位,百貨領域有了毛戈平,CS渠道中單品牌涌現了植物醫生和卡姿蘭,御泥坊在電商領域風生水起。”磐締資本創始合伙人王茁表示,國內不少化妝品企業創始人原來都是銷售商,憑借多年對于市場的近距離觀察,這些本土企業迅速搶占了各大渠道,但同時也要看到,過去十年,資本的投入并未催生明星品牌的誕生。
丹姿集團董事長張楚標認為,由銷售商創立的企業固然有接近市場從而先知春江水暖的優勢,比較容易設計出市場需要的解決方案,但解決方案在技術上的領先并非是這些市場洞察專家的優勢,甚至有時會出現技術上沒有到位就向市場過度承諾的問題。
“在過去十年,確實有很多渠道驅動型的公司取得很多的成績,他們對市場有高敏感度,接地氣和靈活多變,所以過去叫‘得渠道者得天下’。”百雀羚公司總經理苗耀楊表示,未來渠道驅動將會轉為消費者驅動,能真正去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的立場去思考、真正為消費者解決消費者的痛點,成為消費者品牌的企業會過得越來越好。
醫學護膚市場潛力巨大
“中藥提取物的功效有歷史實踐和現代科學支撐,開始吸引全球化妝品消費者,年輕一代也青睞中藥護膚品。這一領域前景可觀,也是一大趨勢,有很大機遇。”丹姿集團研發總經理劉德海說。在化妝品市場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藥妝近年來備受關注,據前瞻研究院發布的《藥妝行業品牌競爭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中國藥妝市場規模2015年達到350億元左右,比2009年增長了近4倍,預計2021年將達到600億元。另有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國藥妝市場的年增長率均高達30%到40%,這一增長速度是歐洲市場的兩倍。
化妝品企業中,無論是歐萊雅、佳麗寶等外資企業,還是上海家化等本土企業,均在藥妝上有所布局,云南白藥、同仁堂等傳統藥企更是把藥妝作為進軍大健康領域的突破口。除了化妝品企業,包括嬌蘭佳人、屈臣氏等全國性化妝品連鎖企業在近年均加大了對藥妝品牌的引入。今年2月,嬌蘭佳人與雅漾品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同時引進貝膚泉、艾伊派等一批藥妝品牌。
在此次論壇上,原滇虹藥業創始人周家礽也宣布將回歸藥妝市場,群優生物科技公司向大眾流通渠道推出“征服”和“裂博”品牌,同時,“礽心”作為專營店品牌強勢進入醫學護膚品市常
業內人士認為,受制于銷售渠道、產品技術和政策限制,中國的藥妝市場一直未能出現有競爭力的品牌。對此,王茁表示,目前市場上以植物護膚為概念的產品很多,但有實際功效的植物醫學護膚品還很少,市場上所謂的醫學護膚品,大多強于概念包裝,而非功效,這讓醫學護膚這一品類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未來的突破點將從依賴營銷轉為依賴技術,群優將發揮老藥學家的知識和經驗優勢,從專業的角度為消費者提供藥妝產品,重建渠道和消費者對化妝品的信心。
“我碰到過很多外國企業的科研人員和老板,他們對我們的中醫中藥奧妙是無法理解透徹的,原來寶潔也出過中藥的洗發香波,后來失敗了。國內化妝品企業需要建立一個藥妝產品評價體系,不斷探索檢測技術和分級標準,中國的化妝品一定能在世界的前列。”上海國際時尚聯合會會長葛文耀如是說。
本文“藥妝成國產日化企業突破口 市場細分趨勢也日益明顯 ”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今日,小米官方發微博表示給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來自兩家 國際 市場調研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以超過三星2%的份額,再次成為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
財經 365訊(編輯 孟洋) 中國數碼娛樂 產業 年度高峰會近日發布《 2017全球移動游戲產業白皮書》。 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移動游戲區域市場收入達146.36億美元,幾乎是第2名美國市場
“蒜你狠”,曾經在農產品 市場 上無限風光。前兩年蒜價高漲時,菜農和經銷商都賺得盆滿缽滿,很多人甚至開玩笑說,“炒股不如炒大蒜”,還有人研究出了蒜市“K線”,用來分析
今年9月,小米在印度發布Mi A1手機 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 新浪科技7日報導,小米進入 印度 市場的第三年終于轉虧為盈,小米印度分公司在截至2017 年3 月的財年內已經實現盈利,表明
財經365訊 在廣州舉辦的財富論壇上,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無人機廠商在(植保飛防)這個產業鏈條里是不是應該掙錢,值得商榷。”他認為廠商在無人機植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