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玩新概念玩了十幾年,比如“房地產是支柱產業”、“改善性住房需求”、“住房剛性需求”、“一個要人成功就得購買房子”、“買房子比養兒子更靠譜”等等,針對房地產市場,無所不造出新概念,所以中國房地產市場概念玩到了今天,已經玩到了完全不可逆轉的地步,玩到了吹大了世界歷史上最也沒有一個比這更大更危險的房地產泡沫。而且這個房地產泡沫的危險,不僅嚴重侵蝕著中國經濟,侵蝕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基礎,侵蝕著絕大多數弱勢者的利益,侵蝕著中國經濟的未來,也侵蝕著中國人的靈魂和道德,侵蝕著中國社會的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及中國的社會只能是更加墮落。
但是,從2016年5月《人民日報》發表了中央權威人士講話開始,中央已經認識到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問題的嚴重性,并且在2016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清楚明確地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給出了原則定位,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從而一掃十幾年來房地產市場玩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概念,并要求堅持這個清楚定位建立起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以保證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不過,對于中央已經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清楚定位,要求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向持續健康發展之路。有些人還是不希望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向健康之路,還是以玩概念及混淆概論的方式希望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更加瘋狂與在危險路走。比如,今天有人在媒體發表文章指出,“目前,對待房地產市場應堅持一個原則, 兩個理念和多策并舉。一個原則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即,房子是有用的、有益的,房地產行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行業。”“兩個理念就是‘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這也是穩中求進的方法論在房地產領域的重要體現。‘抑制房地產泡沫’不是擠爆泡沫,而是阻止泡沫的進一步擴大,并逐步有序地做實房地產價值和理順比價體系關系。‘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落點是房地產行業,而不是房地產價格。”
看了這段話,表面上堅持一個住房居住定位的基本原則,堅持住房是住的功能,但是實際通過幾個概念玩起來,早就把中央對房地產市場定位的原則消失到無形,把住房的居住功能拋到九霄云外。因為這段話討論的前提是,就如該作者所表述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資產市場。”在該作者看來,盡管中央確定了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重新定位,確定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的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這是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資產市場”為事實前提的。事實上的邏輯性遠重要理論的原則。
正因為該作者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原則定位是以他所認為事實為前提,所以該文作者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原則解釋為“房子是有用的、有益的,房地產行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行業。”可以看到,這種對中央房地產定位原則的解釋離譜到天上去了。首先其解釋“房子是有用的、有益的”,那么房子用于投機炒作沒有用嗎?沒有益嗎?這要看對誰來說,對投機炒作者來說,當然是有用的也是有益的。同樣,這種解釋對于把房地產市場作為一種工具,無論是賺錢的工具,還是追求GDP增長的工具,及增加地方政府土地財政的工具,當然是有用的也是益的。但是這種有用及有益與住房的居住沒有半毛關系。完全遠離中央對房地產市場居住功能的定位。正因為這樣邏輯,他們得出“房地產行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行業”也就順理成章了,即房地產業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不是用來居住。
有了這樣解釋的理論前提,該文作者所謂的“兩個理念”就順理成章了。即“‘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抑制房地產泡沫’不是擠爆泡沫,而是阻止泡沫的進一步擴大。‘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落點是房地產行業,而不是房地產價格。”試想想,當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以信貸擴張的方式把泡沫吹得巨大時,把房子頂在天花板上時,這個房地產市場完全與居住功能沒有多少關系,基本上是以投機炒作為主導的市場。比如北京上海等10萬元一平方米的住房與居民的消費有關嗎?如果說,一個以投機炒作為主導的房地產市場只是要抑制其價格再不上漲,而不是要擠出其泡沫,那么這個房地產市場能夠回到居住功能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事情。也就是說,如果說這樣的房地產市場不擠出其泡沫,不讓房地產市場價格理性回歸,那么這個房地產市場回到居住功能是根本不可能的。
還有,所謂的“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對于一個市場來說,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市場價格永遠在波動,否則不存在市場可言,也不需要調整住房供求關系。同時,該文作者之所以會提出這個與中央房地產原則定位相悖的東西,其前提條件就如文章所指出的要事實上承認“房地產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資產市場。”在這個他們認為的事實前提下,為了保護這些住房投資者的利益,就是不能讓房價下跌,就是不能讓房價回到它的本性及居住功能。否則,如果房價下跌,表面上是會對GDP增長有影響,本質上則是會對少數持有過多的住房者不利,因為對住房市場的重新定位其實就是一次重大的利益關系調整。這就是該文作者的真實意圖。
還有,“‘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落點是房地產行業,而不是房地產價格。”的理念更是莫名其妙。一是房地產市場已經瘋狂發展十幾年,為何就不可調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作為一個周期性產業,其發展到一定出現周期性調整也是正常,為何要人為地阻止?二是如果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不是通過價格機制進行,要通過什么機制來進行,是更多的行政干預嗎?如果這樣,這樣的房地產市場不是更加走上歪門邪道了嗎?
所以,在中央對房地產市場已經明確定位的情況下,國內一些人對房地產市場的新概念還要玩下去,這些玩新概念,看上去是四平八穩,如“既要防風險,又要保平穩,還要去杠桿,并通過資產形態轉化支持實體經濟”,實際上是很扯的,也是與中央的房地產市場定位原則相悖的。但愿中央政府能夠有火眼金睛看清面目!
萬科要“拋棄房地產”? 萬科2017年的股東大會在深圳大梅沙總部召開。公司方面出席的管理層陣容龐大,包括郁亮、王文金、張旭、祝九勝,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孫嘉,董秘朱旭
2017年8月,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棚戶區——張橋征收成功,周邊豪宅在2016年就已均價10萬以上。(視覺中國/圖) 在2014年這個關口,“去庫存”和“棚改三年攻堅計劃”兩個艱巨的任務撞
融資政策及監管收緊讓 房地產 開發商在這個夏季感到了陣陣涼意。各大房企正拼盡全力,力保現金流。 1 綠城之后,碧桂園也全力回籠現金 澎湃新聞周三報道稱,連續5個月登上房企銷
最近,一個沉重的英鎊消息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總 銀行 。然后消息迅速傳播,引起恐慌。 這消息給房地產市場蒙上了一層烏云。當財富變壞,房地產股票下跌,整個線路是綠色的。
2018年上半年結束, 地產 的日子并不好過,不過大房企還是激流勇進,碧桂園半年銷售額就超過了4000億元,保利 地產 、新城控股的業績都進步不少。 根據克而瑞的統計數據,前7名的
本文“房地產新概念如何玩下去?”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