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一時的可轉債遭遇“寒冬”,上市第一天就破發,面對連續虧損,已無韭菜可割!
有股民稱,市場不好,棄購了兩次可轉債,沒想到又中了。棄購吧,又影響以后打新;不棄購吧,又擔心破發……
12月1日,久立轉2上市,開盤漲2.77%,隨后一路震蕩下跌,一度跌破其面值,最低價報99.68元,為可轉債信用申購以來第一只在上市首日盤中破發的可轉債。
12月4日,時達轉債上市首日大跌3.42%,報收96.58元,成為上市首日第一只收盤破發的可轉債。
12月5日,寶信轉債上市,收盤報96.9元,大跌3.1%。盤中最高價99.56元,最低價96.52元,未曾上過100元面值的發行價。也就是說,對于中了寶信轉債的投資者而言,中一簽(10張)得虧去31元。
截至12月7日,目前市場上的29只可轉債中,有14只破發。其中,洪濤轉債的價格已經跌至92.7元,較發行價低7.3元,破發最為嚴重。
面對可轉債頻頻破發,上市當日就出現虧錢的情況,股民的炒作熱潮已經退卻!
數據顯示,從高峰的704萬戶到如今的126萬戶(按照全部頂格申購估算),申購大軍暴減了500多萬戶。
事實上,2017年9月信用申購以來,可轉債發行從萬民哄搶,一上市就漲20%左右,散戶一簽賺個一兩百塊錢,大股東賺20%快速套現,到如今上市首日就破發,申購大軍逐漸消失,散戶中簽不繳款,原股東大量棄購等現象頻發。
如12月8日(周五)發行的48億元藍思轉債中簽結果顯示,其中原股東只認購了6.5億元,占比只有13.54%,社會公眾股東申購了余下的41.5億元。近90%股東不買賬……
不過,對于打算長期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來說,“打新”可轉債,有可能獲得上市后的低風險收益,長期持有可轉債能分享股價上漲的成果,如果股票往下,債券可以要求到期兌付,本錢和利息都有“保底”。
但對于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資者而言,目前上市就破發的可轉債確實成為了累贅……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10月份開始,國內可轉債的發行速度和發行規模均開始明顯加快,這可能也使得可轉債市場開始出現泡沫。
此外,一些公司大股東大量減持手中的可轉債,在短期內巨額套利,更是對可轉債造成沖擊。
故事講多了,貌似已無韭菜可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