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家又一家共享單車企業的隕落,這個市場上最后剩下的只有幾個巨頭,或是背后有巨頭撐腰的品牌了,而其中的兩強無疑是摩拜和ofo。如今有消息傳出,滴滴與螞蟻金服或聯合對ofo進行收購,出價14億美元。
一般對于收購案,我們通常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賣方為什么要賣,二是買方為什么要買。
ofo
首先我們來看ofo為什么要賣?其實這是很明了的一件事,那就是難以為繼了。這與4月份摩拜出售給美團的原因基本差不多,共享單車雖然市場需求量很大,用戶基數也很可觀,但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沒有有效的盈利模式。
這是我們在共享單車市場興起之后就一直在提的問題,單單依靠租金是很難保證企業盈利的。至少來說,現有的市場規模,如果市場上存在5家左右共享單車企業,那么每一家都很難吃飽。
因此共享單車企業也一直在拓展新的營利方式,包括廣告、在線購物商城,甚至區塊鏈,但客觀而論,這些都沒有起到足夠明顯的效果。
有報道顯示,ofo的單月成本高達2.5億元,賬面可用資金卻只有不超過5億元。加上與競爭對手的大戰仍然在繼續,而對方在被美團收購后支持資金則更加充足。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現在的ofo已經是在苦苦支撐了,如果再不能找到資金,很快就要被拖死。事實上,傳聞中14億美元的收購價已經能說明問題了,因為ofo三年來僅公布的融資金額就不低于21億美元,現在顯然屬于賤賣了。
但賣了至少能夠活下來。
下面再來看看滴滴和螞蟻金服為什么買。首先是滴滴,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滴滴本身就是做出行的,自身的產品線已經覆蓋了從出租車、專車、公交、小巴、代駕等等,將單車出行納入版圖是很自然的選擇。
而螞蟻金服實際上代表的是阿里系,早在今年美團收購摩拜的時候筆者就曾預言過阿里也會加入戰場,現在果然如此。
這是個巨大的“到家+到店”的O2O市場,現在的阿里系有口碑,有餓了么,“到家”方面有了競爭的資本,現在收購ofo則是在“到店”方面的布局。
此外,ofo不單單能夠解決短途出行的問題,更重要的還有數據。滴滴和阿里的高德如今都掌握著汽車的出行大數據,但單車的數據非常欠缺,ofo是這方面最重要的補充。
這背后的總體邏輯其實就是“大出行”,結合現有產品從各個服務交叉滲透,形成在平臺內的閉環,市場潛力是相當驚人的。盡管現在ofo自身的盈利能力不行,但能夠為整個閉環補上一部分斷鏈,這其中價值久遠比那點收入大了。
一再掙扎獨立的ofo,又一次因為“賣身”而備受關注。 鳳凰網科技從 共享單車 行業內資深人士處獲悉,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是滴滴與螞蟻金服聯合
剛剛過去的2018年上半年, 共享單車 行業迎來大洗牌,由曾經兩強ofo與摩拜爭霸演變為如今的三國殺:哈羅單車、摩拜和ofo。然而最近的ofo卻不好過,資金緊張、高管離職、業務關停、
近日有消息稱,ofo和滴滴的談判或已經接近尾聲,ofo和滴滴在7月份已經就收購一事有過多次接觸,知情人士稱,過去的兩三周里,滴滴還派人來做過盡調。對此,ofo發布聲明表示,類似
7月31日消息,ofo和滴滴在7月份就收購一事進行拉鋸戰,滴滴的報價還在不斷降低。 此前大量有消息稱,ofo到處欠錢,欠款金額達一億元,而這也導致部分小黃車面臨被停止服務的風險
共享單車行業曾是行業的風口,各方資本曾熱烈追捧,然而一年時間過去風向已變,對于當下仍獨立發展的ofo來說恐怕早已注定被收購的結局,近期就傳出ofo正與滴滴協商由后者收購
本文“ofo的至暗時刻:沒有有效的盈利模式”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