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里,一直流傳這樣四個幻覺:Facebook入華、Google返回中國、索尼倒閉、WP系統崛起。
然而,這一次,Google似乎是真的要回來了。
8月6日,人民日報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針對上周傳出的谷歌計劃以過濾版搜索引擎重返中國大陸的消息回應稱,歡迎谷歌重返中國大陸,但前提是必須遵守中國法律。
8月1日,即市場首次傳出谷歌將在中國大陸重啟代號為“Dragonfly”(蜻蜓)的過濾版搜索業務當天,在美國上市的大陸最大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股價聞訊暴跌近8%,市值跌破800億美元。
昨日,百度股價再次下跌,跌幅1.14%。不過,隔夜谷歌股價走勢平穩,日內微漲0.09%,報1224.77美元,盤后跌0.14%。該股在7月27日創出1273.89美元的歷史最高位。
2010年,Google正式撤出中國大陸搜索引擎服務,正是這一決定,導致Google錯過了中國內地互聯網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谷歌缺席的八年里,大陸的互聯網市場格局迅速改變,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數量翻了一倍多,從2010年的4.57億增長到現在的7.72億。
八年時間里,百度快速攻城略地,成為國內第一搜索平臺,互聯網bat三巨頭之一,在搜索領域睥睨群雄,風頭一時無兩。
百度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網友對谷歌的召喚也愈發強烈。這其中不排除有情懷作祟,但另一方面,百度時常出現負面新聞及自身的流氓性也是一大誘因,乃至每逢百度出現負面信息,便出現網友召喚谷歌的呼聲。
谷歌看似得到了國內網友的支持,但谷歌重返中國市場后也面臨諸多難題。最為關鍵的就是信息本土化,谷歌已離開中國8年,相比百度持續深耕國內市場多年,谷歌短時間想要迎頭趕上難度頗大。
例如谷歌的chrome android已經被國內廠商改造,變成國內廠商流量的導入窗口。而且由于谷歌的各種服務被屏蔽,再加上國內一些特殊的情況,原生的chrome android在國內表現不佳,很難占領市場。
此外,在Google缺席的八年里,百度已經唱了這么久的戲,用戶能或只能接受他的路子,不管怎么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之”這類的話都反應出“百度”已經不僅是一個企業名,產品名,甚至已經逐漸替代“網絡搜索引擎”的通用名稱再加上百度的其他產品(外賣,云盤,貼吧,知道……),Google想從百度手中奪取市場份額,難度較大。
但相對于Google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所面臨的難題,百度也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百度掉隊”這一言論也愈演愈熱!
對外,百度面臨著今日頭條為代表的以算法引擎驅動的信息分發平臺的沖擊;對內,“魏則西事件”“百度輸入法非法后臺錄音”“百度軟件捆綁下載”等負面事件致使百度在中國廣大網民中口碑越發下降。
Google是否能夠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會對中國互聯網格局造成什么影響,百度該如何應對,若Google進入中國Facebook是否有機會入華,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