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日消息,國土資源部就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在會上表示,初步預測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資源量約 800億噸油當量。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表示,為促進其產業化,會將天然氣水合物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制定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勘探開發。
李金發介紹,南海北部開展天然氣水合物調查工作,目前已完成高分辨率多道地震16.7萬千米,鉆探井88口,圈定了兩個千億方級的礦藏,控制資源量分別為1231億立方米和1500 億立方米。在南海圈定11個有利遠景區,19個成礦區帶。
截至目前,已連續產氣超過22天,平均日產8350立方米,氣壓氣流穩定,井底狀態良好。試采安全評估和環境監測結果顯示,鉆井作業安全,海底地層穩定,大氣和海水甲烷含量無異常變化。
于海峰表示,后期促進產業化方面有幾項舉措,一是借鑒頁巖氣開發經驗,建議將天然氣水合物設立為我國新礦種(第173種礦產)。二是將天然氣水合物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制定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勘探開發,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進程。三是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由國土資源部審批并頒發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審批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劃定勘探區塊,做好礦權登記。
李金發指出,圍繞加快推進天然氣水合物勘察開采產業化進程的目標,全力推進后續各項工作。
一是爭取神狐海域試采成果最大化。第一,繼續延長試采科學研究時間,精心實施好后續試采工作。第二,系統總結本次試采的經驗,科學評價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的經濟技術條件。第三,系統梳理分析技術經濟參數和工程管理經驗,為后續工作提供工程技術和管理模式支持。
二是加大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力度。第一,開展區域性的資源調查評價,摸清資源家底。第二,開展重點區的普查,落實資源量。第三,開展重點目標區的詳查,提供2-4個大型資源基地,為推進產業化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
三是開展不同類型天然氣水合物試采。第一,研發適應不同類型特點的試采工藝和技術裝備。第二,開展重點目標區的試采。第三,建立適合我國資源特點的開發技術體系。
四是把加強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
五是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推薦閱讀:
本文“可燃冰或將納入新興戰略產業目錄”由財經365首發,歡迎轉載,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
免責聲明:財經365(m.hand93.com)發布的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 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部分內容文章及圖 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版權歸屬于原作者,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圖片、圖表及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 性、原創性等,如無意侵犯媒體或個人知識產權,請聯系我們或致函告之 ,本站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關注財經365公眾號(caijing365wz),獲取最優質的財經報道!
上一篇:減持新規出臺,監管層為A股止血
此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并無專門的法律法規,長期的監管空白和忽視,使得很多不法企業有了可乘之機。不同于看得見的“霧霾”,聞得到的城市“臭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
隨著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采滿月,可燃冰這種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規能源逐漸揭開神秘面紗。中新社記者日前登上“藍鯨Ι號”海上鉆井平臺,探秘這
記者近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采平臺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了解到,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試采自2017年5月10日點火測試以來,至6月10日14:52分已連續產氣達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當天的賀電中說:經過近20年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理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鉆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采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