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5 09:38 來源:證券日報 瀏覽量:
8月24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為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和內需潛力,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信息消費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信息消費規模預計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信息技術在消費領域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信息產品邊界深度拓展,信息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拉動相關領域產出達到15萬億元,信息消費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在優化信息消費發展環境方面,《意見》提出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深入推進信息消費試點示范城市建設。鼓勵各地依法依規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加大對信息消費領域技術研發、內容創作、平臺建設、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財政支持,支持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建設。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社會資本對信息消費領域的投入。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互聯網企業,依法享受相應的所得稅優惠政策。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樊會文此前表示,未來幾年,將是我國信息消費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信息技術創新、消費需求增長與產業政策激勵的疊加效應,將使信息消費出現爆炸式增長,拉動經濟的能量會得到史無前例的充分釋放。
樊會文表示,首先,信息技術創新將提供無比豐富的新型產品和服務。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與云計算將無處不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將取得突破進展,新一代信息產品與信息服務將大量涌現,刺激各種信息消費高速增長。
其次,信息消費需求的規模和檔次均將大幅度提升。網絡空間打開了人們的信息消費渴望,無人駕駛、智能服務等高端信息消費提上日程,家庭及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信息消費需求超常規增長,信息消費與物質消費高度融合,線上線下服務互為支撐,創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城鄉居民迫切要求享受上科幻般的數字化新生活。
樊會文表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互聯網+”以及創新創業等國家政策必將營造信息消費高成長環境。我國是世界上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再加上國家政策支持,很容易形成信息消費規模優勢,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信息服務平臺。如果說以前培育信息平臺企業需要多年“燒錢”的話,那么在當前互聯網已經全民普及的條件下,只要平臺服務找準需求、商業模式新穎可行,則在很短時間內就會獲得商業上的成功。面對信息消費的快速發展,我國應當順勢而為,結合實際制定針對性政策,最大程度發揮信息消費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能量,既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又拉動產業升級。
《意見》明確了四大重點領域。在生活類信息消費領域,要求創新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的各類便民惠民服務新業態,重點發展面向社區生活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面向文化娛樂的數字創意內容和服務、面向便捷出行的交通旅游服務;在公共服務類信息消費領域,推廣高效、均等的在線公共服務,重點發展面向居家護理的智慧健康服務、面向便捷就醫的在線醫療服務、面向學習培訓的在線教育服務、面向利企便民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在行業類信息消費領域,培育支撐行業信息化的新興信息技術服務,重點發展面向垂直領域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面向信息消費全過程的網絡支付、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等支撐服務,面向信息技術應用的綜合系統集成服務;在新型信息產品消費領域,升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產品,重點發展面向消費升級的中高端移動通信終端、可穿戴設備、數字家庭產品等新型信息產品,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21.58 +0.47%,診股)等前沿信息產品。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8月24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為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和內需潛力,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
全國多地首套利率上調,收緊呈蔓延之勢!半年報劇透,房地產大佬們接下來準備大干一場! 近日,蘇州首套房貸利率上調(較基準利率上浮10%)的消息一度在網上刷屏。而一線城市中
財經365訊 據研究數據顯示,智能手表料在未來五年將取代簡易的運動手環,在可穿戴設備的市場份額從今年的約13%上升至2021年的16%。 蘋果公司可能會在這一期間囊括最大的市場份額,
財經365訊 今日, 央行 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另今日央行公開市場將有13000億 逆 回購 到期,為公開市場操作連續五日凈回籠。據統計, 本周 公開市場凈回籠3300億元 昨日, 銀行 間 質
導語: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李飛調研新三板,聽取了全國股轉公司主要負責人關于新三板市場制度特色、近5年來市場建設成效以及新三板市場下一步改革
自年初以來,“如何賺外國人的錢”似乎成為了國內各界大佬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過,國內的餐飲巨頭們已經紛紛進軍海外市場,為其他人樹立了“榜樣”。 01 “中國餐飲三巨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