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的創業者還好嗎?
中國創業市場最心潮澎湃是什么時候?2014年到2016年。2014年提出了“雙創”,全國出現了很多聯合創業空間,出現了無數的創業者。移動互聯網讓舊世界大規模的崩潰。
今天為什么會走向下滑?依托于移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的時間窗口已經關閉,但是新的窗口還沒有打開,創業熱情大幅度的下降。
在2019年,投資者的熱情和中國200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的熱情也在下滑。中國幾乎所有風險公司投出去的錢減少了50%,不是5%,是50%。
我今年做地標70年的時候,為什么要去深南大道、去中關村、去杭州的夢想小鎮?這三個地方也是今天中國創業者最為聚集的三個地方。其實我只想回答一個問題,創業者還好嗎?
回顧中國41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的發展靠的是誰呢?無數人前赴后繼地創業,是中國經濟能夠走到今天的根本動力。
早年的50后、60后,沒有任何的專業背景。他們很多人連中學、小學都沒有畢業。那一代人的創業要有三個東西:第一膽大,第二勤奮,第三好運氣。
到了70后、80后,發生變化了。當他們進入壯年開始創業的時候,商品市場開始慢慢成熟,市場經濟開始出現,他們大部分經歷了良好的學歷教育,所做的工作是市場需要什么,我生產什么;你喜歡什么,我幫你生產什么。
90后、00后出了第3批人,他們是全球化的一代,他們創業為什么不是為了滿足你的需要,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愉悅自己,他們創業也是為了自己。
我今年在凌晨1點的時候,去了中關村,還有很多窗口亮著燈。朋友們,今年中國的創業形勢好不好?不好,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創業在中國并沒有停滯。
2019年,我們看到的景象是創業趨于理性,熱情仍未燃盡。
我們越是向前走,便有更多的不得不選擇和割舍的道路。但是只要初心還在鮮活地跳動,一切便都會峰回路轉,春暖花開。
2020年,有8件事情將要發生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0年,又可能會發生哪些商業趨勢和變革?
1.待浪再起,韌性考驗
2020年,在中國現代化史上會是一個挺重要的年份,因為兩個數據。第一,2020年是全面小康年。第二,我們的人均GDP將超過1萬美元。其他國家的人均GDP什么時候超過1萬美金?歐美國家比中國早了將近40年,東亞其他國家比中國早了30年。
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時候,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呢?我們發現所有國家都會面臨三大共同課題。
產業型。正如我們在東莞厚街看到的景象,五六年前5萬人的工廠到今天剩下2000人,那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必須要加速離開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制造業面臨一種脫胎換骨式的升級。
出現新的消費人群。新的審美、新的消費趣味、新的消費領域和品類如何全新出現?社會公平。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時候,財富加速理論就會像魔鬼一樣生效。
2020年包括未來的幾年,中國會不會被這三個事情困擾?如果我們回望40年前的美國,會發現那時的美國處在滯脹之中,面臨同樣的問題。
中國是工業革命最后的獲益者,趕上了末班車,同時我們非常有幸地趕上了互聯網革命的頭班車——過去20年中國是被互聯網改變最為徹底的國家。問題是,今天,當中國吃掉了工業革命的所有紅利,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當中國成為全球互聯網最令人激動的實驗場的時候,發現奇跡也面臨著結束。
我們怎么辦?我們必須期待一個新的浪潮到來。其實今天的全球商業世界并沒有對即將到來的第四次浪潮有一個清晰的定義,我們只能在年終秀上暫且給它定義一個名字,叫做“科技智造時代”。
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將發生剛剛過去的二十年里互聯網改造世界那樣的變化。我甚至懷疑十年后在座的各位朋友,身邊可能沒有一個愛人,但會有一個機器人。大家不要笑,這就是第四次浪潮。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革命者和被革命者。中國是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第四次浪潮所可能發生的硬件革命和應用性革命在中國,未來二十年我們仍然是最大的應用市場。
當你們和我一樣相信這件事情的時候,中國的商業世界就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對我們中國,對我們每一個產業者來講,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迭代機會。
我特別喜歡任正非今年年初在北京講的一句話,他說:2019年的冬天不是靠熬能夠過去的。春天會不會來?一定會來。它將是一個前所未見的春天。我們沒有辦法用過去的春夏秋冬的煎熬的辦法、等待的辦法、既有的規律去期待下一次春天的到來。
所以,2019年的冬天靠熬是熬不過去,必須要靠創新。
去年我們請過一些經濟學者對2019年的經濟做一個信心預測,今年這些數據還是有挺大變化。這批經濟學者普遍認為2020年的經濟會比2019年稍稍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