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工進入左側布局期。16年以來,國防軍工顯著跑輸上證綜指,發散主要是在17年,主要是因為軍工板塊業績不斷低于預期,但這也帶來了邊際改善的更大可能。回顧歷史,05年以來,國防軍工年初大概率有春季躁動行情,顯著跑輸上證綜指僅06年(牛市初期整固,3-5月大幅跑贏上證)和16年(年初熔斷跑輸,3-6月趕超上證)兩次。我們認為,國防軍工已進入左側布局期:12月中下至18年“兩會”前后,市場波動率有望攜風險偏好迎來上行,有利于高β屬性的軍工表現;而且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開局之年,市場對“兩會”政策關注度將高于以往,作為決勝三年引領高端裝備突破的國防軍工無疑將得到極大關注,而“軍費增速回升+軍改紅利”有望催化軍工板塊春季躁動。
3。后軍改時代,2018軍工業績有望反轉(軍工:張潤毅/楊宇)
3.1。軍費增速有望觸底回升
軍費是決定軍工行業景氣擴張的基礎,是軍企業績的根本來源。
軍費由經濟財政實力、國防戰略、外部威脅與沖突、軍事技術等四因素決定。其中,軍費規模應與經濟財政實力相適應,國防戰略決定軍費中長期增長趨勢,外部威脅與沖突是軍費短期增長催化劑,軍事技術改變戰爭形態,從而影響軍費結構。
軍費增長對軍工板塊業績表現有顯著正向作用。通過回歸分析,我們發現,軍費預算增速對軍工板塊當年凈利增速和下一年營收增速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平均來看,軍費預算增速每增加1個百分點,軍工行業當年凈利增速增加4個百分點,下一年營收增速增加2.35個百分點。而近兩年軍費預算增速降至8%以下,對軍工業績增速有一定負面影響。
預計未來10年我國軍費將保持7-9%增長,增速有望觸底回升,助力軍工業績回暖,2018年兩會是關鍵時間節點。
2017年我國軍費預算首破萬億。根據《中央財政預算》,2017年我國中央國防預算為10225.81億元,首次突破萬億,相比于2016年9543.54億元增長7.15%,增速有所放緩,為1989年以來最低。
加大軍費投入是中長期趨勢。市場擔心未來軍費增速將進一步下滑,但我們認為:1)我國軍費規模雖然已升至世界第2,但僅為美國的24%,軍費/GDP約1.3%(按我國政府數據計算),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2%,我國軍費仍處于補償式剛性增長期;2)經濟全球化下,國家安全內涵擴展,我國積極防御戰略內容需適當調整;3)亞太局勢趨緊,美國大幅擴軍,加大國防建設成必選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