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今日發布報告稱,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不變,但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隨后,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對穆迪作出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決定感到失望。
財政部對此次評級展望進行了回應,認為,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中國經濟增長新動能正在發揮作用,中國有能力持續深化改革、應對風險挑戰。穆迪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財政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穆迪、標普等海外評級機構并非第一次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或展望,復盤此前四次下調評級及展望來看,對于國內股市、債市、匯市影響都不大。
以股市為例,四次下調當日,滬指均以上漲收盤,在接下來半年的區間走勢中,滬指兩次為上漲,兩次為下跌。其中2017年5月24日,穆迪發布評級報告將中國的評級從Aa3下調至A1,在下調后半年內,滬指漲幅達到9.53%;半年后的最大跌幅發生在2017年9月21日,此后半年滬指跌幅為2.53%。
財政部三方面回應穆迪此次下調評級展望
財政部首先就穆迪作出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的決定,表示失望。
對于經濟增速放緩風險、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產行業調整對地方財政的影響三個問題,財政部相關人士做了一一回應。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中國經濟從疫情沖擊中恢復的第一年,成功頂住了來自國外的風險挑戰和國內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下行壓力,不同季度之間經濟恢復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持續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不斷提升,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29.8%,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
近期,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預測都顯示,中國可以實現增長5%的預期目標。
對于地方債問題,我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制度體系已經建立,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GDP初步核算數121.02萬億元計算,全國政府法定負債率(政府債務余額與GDP之比)為50.4%。低于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也低于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
對于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財政部也從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治理等方面進行了回應。
最后,對于地方財政運行情況,財政部表示高度重視,多措并舉支持地方財政平穩運行。一是積極安排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給予有力支持。二是督促地方加強資金統籌,優化支出結構,盤活存量資金,避免損失浪費,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進一步完善地方稅稅制,逐步建立規范、穩定、可持續的地方稅體系。
歷次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評級或展望后A股怎么走?
海外三大評級機構有四次均不同程度下調過中國主權評級或展望。
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7月20日,標準普爾下調中國主權評級由BBB+至BBB,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
到了2013年4月9日,惠譽下調過中國主權評級由AA-至A+,展望維持穩定;
2017年5月24日,穆迪發布評級報告,將中國的評級從Aa3下調至A1,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穆迪方面下調中國主權評級的原因主要在于認為中國的財政狀況會有所惡化,整體債務規模將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而繼續上升;
2017年9月21日,標普將中國的評級由AA-下調至A+,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標普認為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業杠桿水平的力度,有望穩定中期金融風險趨勢,但預計未來兩到三年的信貸增長速度仍不低,會繼續推動金融風險逐步上升。
財聯社記者復盤了評級機構歷次下調中國主權評級或展望后,滬指走勢顯示,下調對市場影響并不大,與市場的走勢也并無相關性。
具體來看,歷史上四次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評級或展望當天,滬指當前均以上漲收盤,其中,1999年7月20日當天,滬指大漲6.46%。
從長遠來看,以6個月為衡量標準,滬指兩次出現下跌,兩次上漲。其中,2017年5月24日的下調后6個月區間內,滬指大漲9.53%,2013年4月9日惠譽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后6個月,滬指微漲0.01%。此外,1999年7月20日,標普普爾下調中國主權評級后6個月內,滬指微跌0.83%;2017年9月21日,標普下調中國主權評級6個月內,滬指跌幅-2.53%,不過期間一度上漲至4.66%。
此外,從過往經驗來看,下調對于債市方面同樣影響不大。有券商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4月9日惠譽的下調行動之后,次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1BP,7個交易日內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3BP;2017年5月24日,穆迪的下調行動之后,當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1BP,次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1BP,7個交易日內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3BP。
整體而言,主權評級或展望被下調,對資本市場、債市沖擊均不大。
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年內遭遇兩次調降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近期也兩次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
11月10日,穆迪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同時確認該國的評級為最高投資級別AAA。
8月1日,惠譽宣布,將美國主權債務信用評級由“AAA”下調至“AA+”,這也是美國長期主權信用在歷史上第二次被降級。
分析人士指出,兩家機構對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主要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債務承受能力受到質疑、美國財政狀況持續惡化。
不過,根據媒體報道顯示,兩份下調報告均引起了美國政府的不滿。
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沃利·阿德耶莫發表書面聲明,稱自己“強烈反對穆迪的調整”,他認為美國經濟仍然強勁,并強調拜登政府已經在盡力確保美國財政的穩健,包括在6月份與國會達成的超過1萬億美元的赤字削減措施,以及在未來十年內將赤字減少近2.5萬億美元的計劃。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則認為惠譽的舉措是“武斷、且基于過時的數據”,惠譽方面回應,他們的調整考慮了美國政府未來財政狀況惡化、深陷極端政治僵局等“治理惡化”的因素。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