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4月22日,在中國金融科技50人論壇成立現場,參與銀監會網貸管理辦法等新規制定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透露,盡管目前P2P定位于網絡信息中介,但P2P下一步的發展可能會發放許可,是類似銀行的新型牌照,未來的政策空間很大。
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合規成為網貸平臺的頭等大事。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4月初,共有281家正常運營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約占同期行業的12.32%,其中158家正常運營平臺已經完成系統對接并上線,占比6.93%。從平臺表現看,成交量排名前100的平臺貸款余額合計增加值占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增加值的比例約為88%。顯示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
在近日舉行的兩會上,有人大代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對P2P等互聯網金融的清理整頓,整個行業將走上良性發展的正軌。另外,加強監管的同時,建議加強投資者教育,推進金融知識進課堂。知名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好車貸表示,自網貸行業監管細則實施以來,各地展開了一系列整頓,這個過程本身便是對投資人進行了一場金融知識的大普及,偽平臺逐漸退出,優質平臺發力。
P2P行業這些年來狂飆突進,進行了金融創新,提升了金融市場活力,這是行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不過,野蠻生長期也同樣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包括合規風險、操作風險、經營風險、法律風險、聲譽風險、市場風險等,動搖了部分投資人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任。
好車貸了解到,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隨后央行、銀監會等又分別印發了相應的監管文件,如《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監管政策的落地讓P2P網貸的市場環境愈發健康與成熟。
好車貸認為,P2P行業正在往良性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行業門檻提升,優勝劣汰下平臺數量理性縮減。2011年,網貸平臺只有20多家,2013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大火,P2P開始野蠻生長,截至今年3月底,行業累計平臺數量已達到5888家。在數量翻倍增長的背后,卻是詐騙跑路事件的頻發。而相關監管細則的出臺,提升了網貸行業的準入門檻,給了不法平臺一記重錘。
比如銀行存管,隔離了平臺自有賬戶資金和用戶交易資金,讓“圈錢”平臺無漏洞可鉆;比如網貸備案,部分省市要求平臺必須持有由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備案登記法律意見書,否則不予備案,不承認平臺的合法性……在監管壓力下,問題平臺不斷退出,據解,P2P正常運營平臺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已由一年前的3274家降至了如今的2281家。
第二,與表面的運營數字相比,互金平臺開始重視風險控制和資產管理。P2P老用戶可能有印象,某段時期,不少網貸平臺曾非常熱衷于燒錢營銷,以此來拉流量、提升交易額、擴大平臺知名度。然而如今,平臺大規模燒錢營銷已不復存在,風控管控成為新的運營重點。三益寶行業分析師稱,完善的風控導向低逾期壞賬和良好的客戶體驗,而這,是平臺生存與發展堅實的根基。
第三,行業調控優化,從市場反饋中優化監管政策,做到有的放矢,實現監管與自律結合的治理目標。目前,廈門、廣東、北京已相繼出臺了地方性監管文件,據悉上海市網貸機構監管細則亦將于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