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新網報道稱,原定于今年3月完成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將延期一年左右,2018年6月將作為最后驗收期限。屆時沒有完成整改的平臺將被直接取締。雖然延期對平臺來說是好消息,但網貸行業的合規整改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網貸天眼梳理發現,目前網貸行業監管政策主要包括銀監會等部委聯合出臺的“暫行辦法”、“銀行存管指引”,下發給地方政府的“網貸平臺備案指引”,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出臺的“信息披露指引”,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出臺的地方版網貸管理細則。網貸天眼將上述政策文件中的主要合規指標一一列出,供平臺和投資人參考。
網貸天眼梳理監管政策發現,從去年開始,網貸平臺為迎合互金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在銀行存管,限額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上述基本整改工作完成后,平臺可以進行備案登記,最后再申請電信許可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廣東地區平臺除了要按照銀監會、中國互金協會的政策進行整改外,還要滿足地方監管細則的相關規定。
需要提及的是,中國互金協會信披指引以及上海網貸監管細則都規定,網貸平臺必須披露年度財務審計報告與信息安全測評報告。
北京地區網貸監管細則全文共148條,被稱為史上“最嚴監管”,細則劃定了三條紅線:平臺不能自我增信;禁止開展證券化業務和打包債權;禁止代銷網貸以外金融產品。
另據媒體4月初報道,北京已有153家平臺收到整改通知,另180家平臺須自行申報。6月14日,一家收到整改通知的平臺告訴網貸天眼,“尚未收到整改截止時間,要求每15天申報進展”。另一家平臺稱,“目前尚在整改中,尚沒進入到備案階段。”
廣東省網貸監管細則里有一條其他地區沒有的規定,即禁止外省網貸平臺把總部設在本省。業內人士對此的解讀是,監管層希望借此打擊異地非法經營。對此,廣州互金協會會長方頌表示,這將嚴厲打擊異地非法經營。省級可能不是很突出,可以再進一步細化到地市,如注冊地在深圳或是北京的平臺,然后在全國其他城市開展業務,這種情況比較多。對于這些機構來說,面臨比較大的調整。”
這方面的現實案例有不少,例如,網貸平臺錢程在線的注冊地和總部在深圳,但主要開展業務的卻是湖北黃岡分公司。2017年3月8日,錢程在線網站被曝無法訪問,接著平臺法人被曝跑路。該案涉及3097萬元,474名投資人。對湖北當地政府和公安機關來說,要收拾錢程在線的爛攤子,很多工作必然要到公司注冊地進行處理。
(原標題:網貸整改政策知多少?這里有一份最詳清單!)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