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網貸行業持續整改,平臺合規調整顯然成了主旋律。
不過,再三宣稱上線銀行存管系統的溫商貸,卻因屢次更改上線時間讓業內與投資者捏了一把汗。
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12日、16日,溫商貸兩次公告將于19日正式上線存管系統。但從實際結果來看,19日當天此項工作并未完成?!锻顿Y者報》記者了解到,平臺與貴州銀行的資金存管系統實際上是在6月27日0點正式上線,比宣傳日期整整晚了一周,而貴州銀行也是其宣傳合作存管的第5家銀行。
比起銀行存管拖延,溫商貸令外界擔心,還有其合作方的資質等問題。其中,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簡稱“溫州聚信中心”)為平臺推薦借款項目,同時提供逾期項目資產回購。但是,該中心實繳資本為零元。
此外,平臺的交易所理財產品,宣稱資產來自新交所。但事實上,網貸平臺出售金交所產品是否合規一直未有定論,背后或涉嫌權益拆分的合規風險。且新交所與溫商貸有著共同的股東,前者亦是后者的母公司,個中關系不禁令投資者擔憂,尤其是對平臺能否單純地作為信息中介發揮職能存疑。
針對以上外界關注的問題,記者聯系溫商貸方面尋求解釋,但令人遺憾的是,溫商貸并未做出任何回應。投資者對于平臺的密切關注仍在持續中。
“遷都”的網貸平臺
溫商貸于2013年3月上線運營,截至記者發稿時,平臺累計成交額223億元,累計注冊人數達到848萬,預期年化收益在8.8%~12%之間。
從“溫商貸”名稱看,外界仍認為其是浙江的平臺。然而從公商信息來看,溫商貸現稱“鄯善溫商貸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這一變更發生在今年1月6日。為什么溫商貸會發生如此變更?在媒體報道中,溫商貸方面表示,是被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誘惑”所致。該人士稱,平臺已經遷至新疆。
但是,目前溫商貸團隊主要在哪里開展工作也還沒有確切答案。就網貸行業在全國發展的情況來看,西部地區在企業招聘、技術升級方面,相較于東部來說,難免會有所限制。而如果多地辦公,則會增加相應的人力與運營成本,這對鮮見盈利的網貸平臺來說將是不小的開支。
溫商貸此舉有何深意,不免令外界對其背后的故事十分好奇。
遲來的銀行存管
比名稱和注冊地變化更為頻繁的是溫商貸與5家銀行間合作資金存管的那些事兒。根據媒體報道,近3年間,溫商貸已經“撩”了5家銀行。除正式上線的貴州銀行資金存管已經達成,溫商貸此前跟另外4家銀行簽署過資金存管或托管協議,無一例外均以“流產”告終。
早在2014年4月,溫商貸稱,與平安銀行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全國首批資金全面托管的平臺。但到了2015年3月10日,溫商貸又公告稱,與工商銀行簽署了一份資金托管協議。而在2016年3月,溫商貸又稱與浙商銀行溫州分行簽署了《網絡借貸交易資金存管協議》。然而,到2017年1月,溫商貸又宣布與農業銀行吐魯番分行簽署了資金托管戰略合作協議。
直到今年4月,溫商貸與貴州銀行牽手。在媒體的報道中,溫商貸為了讓投資者相信這次是真的,還在網上曬出了用于系統對接的費用匯款憑證。兩個月之后,盡管比預計延期了一周,但溫商貸終于在6月27日正式上線了貴州銀行的資金存管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貸平臺加速合規整改的過程中,實現銀行存管是首要難題。能夠躋身全國2000多家平臺中1/10的銀行存管平臺行列,溫商貸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