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金融局正式下發《北京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至此,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網貸平臺備案細則都將陸續明確。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地方細則相繼出臺,網貸平臺的備案登記也進入倒計時。但由于完成備案并非易事,在此過程中,網貸行業的兼并整合將進一步提速,不合規、不達標的平臺也會加速出清。
各地陸續出臺細則
北京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意見反饋截止時間是8月6日,征求意見時間不足一個月。“征求意見稿”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承諾按監管要求向市金融工作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所在區金融辦和北京銀監局提供相關材料和業務情況,發現可疑資金異動、涉嫌非法集資等特殊情況,應及時告知。未按承諾或有關規定報送材料或告知情況的,市金融局和北京銀監局有權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更換存管銀行。
在備案登記上,北京方面建立了網貸監管系統,要求網貸平臺將業務系統對接,滿足監管信息報送和監管檢查要求。對于網貸平臺十分關注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北京市要求網貸機構完成備案后,持市金融工作局出具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登記證明文件,按照通信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申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此前,上海、深圳等地均發布了網貸備案細則。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認為,“網貸備案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為平臺備案提供了具體指引,每個環節所需時長也寫得很明確,前期根據整改意見書整改完畢的企業基本可以直接走申請流程,按指引年內就可備案完畢。讓大的平臺盡早拿到合規身份,將促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不過,人人聚財CEO許建文直言,目前網貸行業在合規進程方面嚴重兩極分化,實力排名靠前的優質平臺一般來說都已完成銀行存管和資產轉型等最核心的合規調整,而中小型平臺的合規路則障礙重重。據權威機構統計,截至目前,成功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仍不足總量的20%,僅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中小型平臺合規的艱難。
整合提速
監管升級必將帶來行業整合提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預計,明年整個網貸行業的平臺數量將大幅減少。一方面是淘汰那些不合規的平臺,另一方面也為正規平臺騰挪發展空間。
截至2017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降至2114家,相比5月底減少34家。據不完全統計,6月共有13家新上線平臺,創下2017年新上線平臺數量最多紀錄。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50家,其中問題平臺5家(跑路4家、提現困難1家)、停業平臺39家、轉型平臺6家。此外,有3家平臺在6月重新恢復發標。
談及后監管時代的行業格局,人人貸聯合創始人楊一夫認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是行業“馬太效應”顯現的階段,整個行業仍是一個增量市場,更多規則的確立會幫助行業有序成長。未來行業在堅守普惠金融本質的同時,將更加集中化和細分化。優質網貸機構應充分發揮先發優勢,繼續強化在數據化運營方面的能力,比如在資產端,通過持續完善風控機制和數據化運營來保持和拓展優質資產。
愛錢進副總裁蔡園竹認為,網貸行業在經過這一輪平臺合規性、市場對運營模式、風控模式、產品模式這些真正核心內容的篩選后,未來市場會被幾十家相對成熟的平臺所分享,大量資金和投資人將向實力雄厚、資質優異的大型知名平臺聚集,中小平臺生存愈發艱難甚至不得不退出,整個網貸行業的平臺數將進一步下降。
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預計,隨著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進入收尾階段,明年會有更多大平臺通過收購兼并等手段增強自身實力。
(原標題:地方網貸監管細則陸續出臺 兼并整合再加速)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