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旗下美美理財,不幸成為齊星破產案的“牽連者”。
近幾日,美美理財投資人陸續收到了這樣一則短信通知:
您所投資的鄒平齊星項目因齊星集團被法院受理重整申請,借款人將無法按期兌付投資款。為了確保您的利益不受損失,我們開通了債權轉讓申請通道,完成債權轉讓手續后由鵬潤金服兌付理財本息。
據了解,鵬潤金服是美美理財運營方。也就是說,在這場“踩雷”事件中,美美理財最終為齊星項目的壞賬“兜底”了。
這的確不免讓人艷羨,尤其是那些同樣因踩雷而至今血本無歸的投資者們。
只是,一次壞賬,國美可以兜底進行剛性兌付,那以后呢?尤其是在國美金融旗下理財平臺本身運營并不規范可能導致風險加大的情況下。
兜底早有準備
齊星集團信貸敞口數額巨大,可統計的就有71.56億元。也有媒體稱,齊星集團基本全面停產,包括社會欠債等,債務已達上百億元。其中,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信貸敞口2億元。
美美理財的運營方是北京鵬潤金服在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鵬潤金服由鵬潤金控百分之百控股,鵬潤金控又由鵬潤控股百分之百控股,而這些公司都跟鵬潤投資一樣隸屬于鵬潤集團。同樣,無論是國美電器,還是國美控股集團,都是由鵬潤集團及其旗下公司投資的。
至于美美理財此次踩雷齊星集團的資金規模究竟有多大,目前鵬潤方面尚無公布具體數據。
今年2月份,美美理財在平臺發布了一系列“美美穩贏180天定期理財”標的,以1702033、1702035等數字區別分為多個標的,每個標的融資額為100萬元,融資方都是“鄒平齊星工業鋁材有限公司”。
有媒體根據美美理財平臺上發布的項目信息不完全統計,該平臺此次兜底墊付至少1200萬元。
“對于此次剛性兌付,鵬潤方面顯然是有備而來。”8月31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關于齊星集團破產重組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就已曝光,而齊星的債務危機更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是兜不住的秘密了。“只是最近美美理財平臺上投資齊星的項目到期,進入兌付階段,所以美美理財才會向投資者發送上述信息”。
今年3月,齊星集團下屬公司鄒平鋁業有限公司下發停產通告稱,因集團公司目前總的流動資產不足以支撐所有下屬公司全部運行,現要求公司被迫暫停鋁業生產半年。6月,齊星集團開始準備進入破產重組,鄒平縣等有關部門還專門組織召開債權人會議商討齊星集團的債務問題。
風控能力堪憂
顯然,1200萬元甚或是2億元,可能對鵬潤或者國美來說都算不上是太大的事。只是,這樣的兜底能持續多久?
更令人憂心的是,美美理財乃至國美金融在選擇投資項目上的眼光著實讓人捏把汗,風控能力堪憂。
今年2月24日,有媒體報道,美美理財先后給國中醫藥有限責任公司融資650萬元,涉及至少7個借款標的。
然而,2015年10月26日湖北省武漢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國中醫藥向中信保理支付6張商業承兌匯票,總金額共計7796萬元。由于國中醫藥全部未履行判決,被最高人民法院網列入失信人名單。
此外,美美理財的另一個借款企業——天津市環渤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涉及一起案件糾紛。
2017年2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的執行判決書顯示,因被執行人(承億置業、環渤海科技、眾南投資)未履行繳納義務,申請執行人工商銀行天津河東支行于2016年8月24日向本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約1.28億元。而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美美理財先后發布9個環渤海科技的借款標的,合計借款金額900萬元。
而這其中所暴露出來的將大額標的進行拆分再融資的操作,明顯也是違規的。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平臺的借款上線為20萬元,同一企業組織在同一個平臺的借款上線為100萬元。
另外,國美旗下的國美在線、華人金融、美美理財、美易理財四個互金理財平臺都曾陷入自融、自保的風波中。如國美在線金融“美美賺-國金1號”系列產品此前被曝光資金流向自家地產公司。根據項目詳情,該系列項目由鵬潤控股提供擔保,借款企業是西安鵬潤置業有限公司。
(原標題:美美理財踩雷雖獲國美兜底 卻暴露這兩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