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訊,過去的這一年被稱為網貸行業的“監管年”。
2016年8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在此后的一年中,各級政府部門累積發布有關P2P的監管政策超50份,由此引發P2P行業由野蠻生長、魚龍混雜到成交量迅速萎縮、規范發展。據網貸之家統計,近一年來,總計有882家平臺退出網貸行業,留下的平臺也在加速合規整改,轉型亦是必由之路。
轉型并非易事。運營成本的提高令不少中小平臺難以承受,行業基礎設施尚待完善增加了合規建設的時間成本,在業務模式幾乎被顛覆的壓力下能否順利過渡成為未知數,行業整體環境的不明朗又使得各項風險不減反增。
然而,經歷了這輪“洗牌”,也有一些創新規范的平臺浮出水面,致力于整合跨界金融資源,回歸互聯網信息中介本質。
“金融信息的不對稱是普通投資者理財生活的痛點,如何規避單一金融機構的‘一家之言’,是大數據產品開發的初衷。”上海數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培杰表示,“借助數據中心的智能篩選,還能為不同理財需求的市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個性化金融方案。”
同樣20萬元理財資金,家有子女留學計劃與單身族的設計方案有很大的不同,而注冊用戶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借助人工智能,不僅能夠“跨界鏈接”到各種不同的金融產品,還能根據用戶消費、投資習慣,勾勒出未來的投資方案及計劃。(原標題:P2P行業轉型亦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