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老相關制度不斷完善的過程當中,養老金融正成為普遍關注的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業內人士認為,可通過創新養老特色金融產品服務、持續優化養老保險資金運用等手段發展養老金融。養老金融前景巨大,需要科學審慎的配置。隨著相關制度出臺,金融機構將迎來市場競爭,商業銀行可爭取獲得更多市場份額,提高養老金業務的綜合貢獻度。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表示,“十三五”時期,中國面臨的養老服務壓力比以往更嚴峻,發展養老金融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金融業自身轉型升級的有利契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僅能夠有效滿足迅速增長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和居民養老領域金融服務需求,而且能夠增加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供給,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結構優化。未來可通過創新養老特色金融產品服務、持續優化養老保險資金運用、拓展養老服務業的融資渠道等手段發展養老金融。
養老金融需要審慎配置
人保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葉向峰表示,在全周期視角下,養老以勞動者退休為分界可以分為養老積累和養老消費兩個大的階段。在養老積累階段,主要是養老資金的積蓄以及由此內生出來的保值增值問題,通過有效的投資運作在安全性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養老積累的水平,相應的就可以提高退休后的養老水平。在養老消費階段,主要是享受各種養老服務。實際上,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除了普遍關注的衣、食、住、行、醫、樂等這些顯性的服務外,還應該包括金融服務。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表示,中國正在進入超老齡社會,養老金融是解決養老資金缺口的重要手段,養老金融前景巨大,需要科學審慎的配置。養老金的投資轉化為長錢是中國去杠桿的重要驅動力,或者是主要來源。
金融機構有望助力養老產業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養老金制度安排不僅關系養老金體系可持續發展,還關系社會穩定和諧。養老金資產管理則對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影響深遠,而養老金金融有助于促進經濟結構轉型。中國國民消費動力始終不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養老保障體制不完善,導致國民將大量收入用于預防性儲蓄。與此相反,美國充裕的養老金資產大大降低了居民的儲蓄意愿,國民可以將大量收入用于消費。因此,養老金金融發展將拉動國民消費,有助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在這樣的過程中,金融機構的作用值得關注。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馮麗英表示,隨著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相關制度出臺,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架構基本完成,將倒逼商業銀行相關業務轉型,推動銀行參與養老金融服務的產品設計和運營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