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泰人壽、華泰財險最近5年經營數據來看,與行業發展一致,華泰保險在2015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然而,這種好成績并未在2016年得到延續。
2016年,華泰人壽和華泰財險凈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主要緣于投資收益的大幅度縮水。華泰人壽年報信息顯示,2016年其投資收益為7.6億元,不僅較2015年的15.4億元同比大降51%,甚至大大低于2014年、2013年分別10.7億元和8.4億元的水平;華泰財險去年投資收益為4.2億元,是2015年的一半,也低于2014年5億元的水平。
另外,公司運營成本的不斷提升也使盈利壓力增大。根據華泰人壽年報信息,2011年至2016年,公司手續費支出由2.9億元增至7.7億元,業務及管理費由7億元增至9.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除此之外,2016年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17.6億元也成為華泰人壽利潤降低的重要因素,該項目在2015年為-2.9億元。
根據保監會發布的壽險公司一季度保費數據,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13231億元,同比增長37%;規模保費15627億元,同比下降2%,為規模保費數據披露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35家壽險公司規模保費同比下降,其中的23家萬能險占比較高的壽險公司同比下滑超過30%。
但值得注意的是,華泰人壽的渠道和產品結構近年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渠道看,2011年,華泰人壽銀保渠道保費收入為22.9億元,2016年降至4.7億元;而個險渠道保費收入正相反,2011年為6.7億元,2016年增至27.6億元。
從繳費方式來看,華泰人壽2011年有16.7億元是躉交保費,首年新單保費為6.9億元,續期保費6.9億元;2016年上述三個數據變為1.4億元、10億元、22.6億元。
另外,從保費收入居前 5 位的保險產品經營情況來看,2011年華泰人壽前五大產品中前四款均為銀保產品,而2016年前五大產品中有3款個險產品,并且排在前兩名的是個險產品;并且,從前五大產品規模保費占其年度規模保費的比重來看,2011年為60%,2016年降至38.44%。
根據華泰人壽年報信息,2016年華泰人壽退保金、賠付支出都有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其退保金分別為:2.78億元、6.18億元、9.5億元、8.6億元、7.2億元、3.1億元;賠付支出為:0.96億元、1.35億元、1.8億元、17.5億元、33億元、14.8億元。
據了解,華泰人壽成立于2005年,成立至今12年擁有北京、浙江、江蘇、四川、山東等17家省級分公司,與25家省級分公司的險企標準配置相比機構鋪設尚未完成。該公司自2014年結束虧損期開始連續盈利,但盈利水平尚不穩定,最近三年凈利潤分別為0.76億元、3.2億元、0.7億元,能否在未來幾年實現凈利潤大幅度提升尚難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