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幸福人壽期交業務同比增長142.8%,躉交業務下滑28.9%。”這是《證券日報》記者昨日從幸福人壽獲得的相關數據,其相關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公司將一方面通過精細化管理減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將適當降低定價利率,減少業務成本。
引人注意的是,在備受市場關注的以房養老方面,《證券日報》記者從幸福人壽獲悉,截至2016年底,幸福人壽以房養老累計承保52戶,累計發放養老金413萬元。今年4月份,幸福人壽已在南京和蘇州進行以房養老試點。
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幸福人壽原保費收入為159.6億元,占規模保費的97.93%,較上年提高52個百分點;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降至3.37億元,占比僅為2.07%,較上年下滑52.05個百分點。
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驟降至2%
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幸福人壽原保費占比達到97.93%;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萬能險為主)占比僅為2.07%。銀保期交實收保費規模達到去年同期的2.78倍。
而2016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幸福人壽原保費收入為97.3億元,占規模保費的45.87%;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14.83億元,占規模保費的54.13%。
在今年一季度開門紅期間,幸福人壽原保費的大幅上升、萬能險保費的大幅下滑以及銀保期交保費的成倍增長,均顯示幸福人壽轉型已初現成效。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幸福人壽就開始壓縮萬能險保費,提高原保費收入占比。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幸福人壽原保費收入為107.48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高達162.38億元。而2016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增加至136.32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則下滑至119.76億元。
在渠道策略方面,上述幸福人壽人士提到,公司“一方面與四大行建立了總對總合作關系,銀保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公司有序增設三四級機構,目前全國已有244家分支機構,代理人隊伍迅速增長到近三萬人。”
對于幸福人壽的轉型思路,幸福人壽董事長李傳學近期表示,“一是產品結構從理財型業務向保障型業務轉變;二是保費結構從躉交業務推動向期交業務拉動轉變;三是年期結構由短期向長期轉變;四是渠道結構從銀保渠道為主向個險渠道傾斜轉變。”
資產端方面,年報顯示,幸福人壽投資收益為51.66億元,同比增加8.4%。對于今年的投資策略,李傳學表示,公司“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將不斷優化大類資產配置。其中,權益類投資以價值型財務投資為主;固定收益類投資主要對AA級以上債券品種進行配置;非標投資則發揮股東優勢,通過與中國信達合作優選重大國計民生項目,為實體經濟提供低成本穩定保險資金來源。”
償付能力充足率達193.70%
4月5日,保監會批復了幸福人壽增資擴股的申請,公司注冊資本金由60億元變更為101.3億元。而這也是四個月內,幸福人壽股東的第二次增資,兩次增資累計達70億元,直接提高了該公司的償付能力。
對于增資后的規劃,李傳學表示,“在資本金到位后,幸福人壽將擁有充裕的現金流和充足的償付能力,一方面可以大力發展五年期以上及期交業務;另一方面,也可以穩步開設機構、擴大代理人規模、提升個險產能。”
中保協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幸福人壽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達148.43%,較去年四季度的66.31%,提升82.12個百分點;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3.70%,較去年四季度的119.60%,提升74.1個百分點。
其償付能力報告提到,“公司將持續關注各類風險,做好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對照償二代風險管理要求,根據公司目前風險管理的實施狀況,從制度健全性、遵循有效性兩個維度,對公司風險管理的基礎與環境、目標和工具、專項風險管理建設的各個工作模塊持續進行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