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保監局安排,本月底前全市將啟動商業車險改革工作。 而從2015年6月1日起,全國已經分兩批啟動了天津等18個省(市、區)的商業車險費改工作,北京是第三批試點地區。北京保監局此前表示,車險費改實施后,大多數車主的基礎保費將下降。
那么,費改是否會影響保險公司的收入呢?《法制晚報》記者統計2014年、2015年國內市場上60余家保險公司的財報數據發現,車險費改實施以來,大型保險公司獲利不斷,而中小險企中有超9成車險業務出現虧損。
業內專家分析稱,車險費改在每個省市都有不同的條款設計。隨著未來市場競爭加劇,經營費用也會不斷增加,這就需要險企推出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車險吸引客戶,提高競爭力。
數據 大型險企 仍是車險市場“大戶”
統計發現,2015年以來,中國人保、中國平安(601318,股吧)、中國太保“三巨頭”的車險保費,占市場車險總保費的68%。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保、平安以及太保的市場份額相較去年同期增長0.5%。這意味著,中小型保險公司市場份額下降。
其中,人保、平安、太保車險保費占公司總保費的比例均超過10%;此外,中國人壽的車險保費占比為7.1%;而在中小型保險公司中,車險保費占比均未超過5%。
不僅如此,大型險企車險保費額度也遠遠超出其他險企。以中國人保為例,去年其車險保費高達2042.66億元,而這比其他中小型險企車險保費的總額還要多。
中小險企 車險業務超九成虧損
統計發現,去年經營車險業務的非上市險企共有48家,幾乎都是中小型險企。其中有44家在車險業務(包括商業車險和交強險)上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占比超過九成,累計虧損金額達到了54億元。此外,去年所有非上市險企實現盈利近226億元,同比下滑8%。
例如,都邦保險車險經營虧損額由7673萬元增加至1.41億元,安誠財險車險經營虧損額由1.72億元增加至3.05億元,虧損額同比幾乎都在成倍增加。對于虧損原因,富邦財險在其財報中直言:“受車險費改因素影響,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機構持續鋪設進度不如預期,導致2015年虧損1.2億元。”
觀點 應對改革 險企應推新增競爭力
大同證券分析師張誠表示,隨著未來車險費改范圍不斷擴大,每個省市都將推出符合各自情況的自有條款,這意味著市場競爭會越來越大,經營成本也不斷增加。
從目前來看,商業車險費改實施以來為保險公司釋放了更大的空間。但在市場競爭中,大型險企體量大、網點多、服務完善,在競爭中優勢明顯。而中小型保險公司本身客戶數量少,無法實現規模化經營,賠付支出和手續費偏高,綜合成本控制力較弱,車險虧損難免。
“未來,隨著車險費改擴大,實施自主定價后,大型險企綜合優勢更大。”張誠表示,隨著競爭的不斷增加,險企將推出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車險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