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到“走出去”行列。到目前為止,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持“一帶一路”倡議,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中資企業對沿線國家投資達到500多億美元。
據悉,在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還有望再與近20個國家和20多個國際組織商簽合作文件。
保險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會面臨諸多風險,而保險企業既可以通過多種手段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各種風險保障,同時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獨特優勢為企業提供資金和智力支持。
書寫全新規則打造合作共贏典范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往往被打上“是為了向國外同行學習先進技術或管理經驗”的標簽,而中國企業向外輸出管理經驗、智慧、技術以及資本往往是不可想象的。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及國際地位提升,尤其近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向前推進,中國企業以實際行動逐漸打破了外界這種認知。
以安邦保險為例,近年來,在保持國內業務迅速發展的同時,國際化業務同樣大放異彩,不僅與國際社會分享了中國企業發展創造的紅利,更將“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合作共贏,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的新理念帶給了所在國家的企業。據了解,安邦人壽在韓國、荷蘭、比利時等海外并購的子公司均取得業務規模和利潤的大幅增長。其中,安邦人壽2015年收購的荷蘭VIVAT保險公司,在當年實現扭虧后,2016年繼續盈利。
此外,在安邦人壽收購韓國東洋人壽后,通過開發新產品和積極拓展新的渠道,同樣實現了業務的大幅增長。東洋人壽2016年保費收入達到6.7萬億韓元,同比增長逾57%,在韓國保險市場上增速排名第一。同時,實現凈利潤2297億韓元,是東洋人壽自成立以來的最佳業績。
毫無疑問,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推進及更多有智慧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正在通過優秀的經營業績見證及展示著中國企業的綜合實力,甚至逐步實現從原來規則的踐行者向國際化規則的推動者和制定者的角色轉變,也為后續走出去的企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好效果提供了助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曾表示,荷蘭和韓國都是傳統金融業較為發達的市場,與新興市場相比,競爭更為激烈,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中,安邦能夠通過提高管理水平令當地虧損企業扭虧,并提高盈利,是中國智慧國際運用的成功代表,值得作為典型成功案例進行研究。我很敬佩安邦在國際成熟市場取得的業績。在這種充滿競爭的市場當中,能夠脫穎而出,代表安邦保險在管理上面、技術上面確實有過人之處。
借力境外資本護航“一帶一路”建設
目前,堅持“保險姓保”,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已成為國內險企的共識,也是保險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功能。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明確表示,從保險業的歷史和屬性看,保險業與建設“一帶一路”是天然契合的。保險業將充分發揮資金支持、風險管理、信用管理和監管制度等優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這是歷史賦予保險業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
因此,對于保險企業而言,必須發揮好保險資金優勢,積極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以多渠道、多方式投資“一帶一路”重大投資項目,促進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然而保險業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不僅體現在國內險資對境外項目的資金支持與保障方面,同樣體現在利用國際資本支持國內經濟建設發展方面。對此,安邦保險的發展模式直接借鑒。據了解,隨著海外業務的做大做強,安邦保險已形成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協同效應,并實現將海外低成本資金成功引入國內。
2016年,安邦人壽在韓國的子公司東洋人壽利用海外市場的低利率資金直接為中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國內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安邦人壽在比利時和荷蘭的海外子公司還購買了國家開發銀行在海外發行的逾2億美元高等級債券,實現了通過企業的國際化平臺將外匯回流國內。
對于安邦保險的這種發展模式,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表示,安邦已經意識到,現代化的保險業對于一個現代化的國家非常重要。保險能夠保護民眾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因此中國意識到如果想要提供民眾能夠更好的生活,就要提供更好的保險服務。安邦是一個正在全球化的中國企業的正確范例,不僅僅是為了安邦公司自己,也是為了全中國和全世界的公民提供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走過了“1.0”階段的安邦保險正在全面向“安邦2.0”目標邁進。據安邦保險董事長吳小暉介紹,安邦未來的重點是養老和醫療,包括社區養老、重癥養護、居家養老等,同時能帶動更多的社會就業、體現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