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費融資」?
投保人、保險公司、銀行三方圍繞“保險合同”展開的合作主要有兩種:「保單貸款」與「保費融資」。
保單貸款(Policy Loan):投保人把保險合同質押給銀行,銀行將保單現金價值的一定比例(如85%)作為貸款提供給投保人。
保費融資(Premium Financing):投保人向銀行貸款購買保險合同,投保成功后保單將作為放貸的抵押物由銀行保管,直至貸款還清(類似于貸款買房)。
簡單來說,「保單貸款」是先買保單后貸款,「保費融資」是先貸款后買保單。從操作層面來說,「保單貸款」在同一時間只需要兩方的配合(投保人向保險公司購買保單,再將保單拿去銀行作抵押),而「保費融資」則在同一時間需要三方的配合(投保人向銀行貸款,銀行向保險公司繳付保費,保險公司簽發保單)。
因此,「保費融資」比「保單貸款」要更加復雜一些,通常對投保人的各方面要求也更高,比如在銀行的私銀賬戶里有幾百萬美金投資理財。
什么叫「加杠桿」
搞金融的朋友都知道什么叫「加杠桿」,但科普君假設此處有不是金融專業出身的文科生,所以簡單介紹一下「加杠桿」的原理。
「加杠桿」的本質就是通過借錢投資來擴大收益率。舉個例子來講,2015年底,小明看到萬科A連續漲停之后,想買萬科的股票,但無奈口袋里只有一萬塊錢。小明覺得一萬塊投資經歷一個漲停板只能賺一千塊,太少,于是決定向銀行貸款五萬塊,貸款年化利息5%。小明盤算,如果“加五倍杠桿”,那么經歷一個漲停板就能多賺五千塊,然后將股票拋出,把銀行的貸款還上,日利息可以忽略不計,幾乎凈賺五千塊。此等美事,豈有不做之理?
不過,「加杠桿」在擴大收益的同時,有可能會將風險也放大。繼續上面的例子,小明貸款五萬塊買入萬科股票后,萬科A停牌了……小明買的股票套在手里賣不出去,不止要交高昂的貸款利息,還要面臨萬科A復牌后幾個跌停的巨大損失。“加五倍杠桿”的投資如果失敗,給小明帶來的不是五倍的收益,而是五倍的虧損。
所以,在「加杠桿」前,要先了解「加杠桿」的原理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