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風云際會,壽險市場格局也在不斷變化,其中規模保費排名的洗牌為業界最為關注。據保監會剛剛公布的4月保費收入顯示,安邦人壽規模保費收入首超平安人壽,直指國壽;華夏人壽規模保費排名第四。
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14080.12億元,同比增長40.45%。其中,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116.33億元,同比增長10.71%;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0963.75億元,同比增長52.06%。
從3月下旬開始實施的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新規對行業影響頗深,多位中小型保險公司人士均表示“有點擔憂”,一位小型保險公司人士日前在和記者交流時表示:“保費端的增長速度有明顯減慢。”
根據梳理,在原保險保費收入排行榜前十名中,仍然是幾家老牌大型險企的天下,而突圍進入的僅有富德生命人壽、安邦人壽及和諧健康三家,新規實行后投資型業務驅動的發展模式或承壓。
今年3月18日,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以引導行業調整業務結構,發展長期業務,強化險企對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管控。目前《通知》已實施兩月有余。
《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控制在公司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將規模管控的基準與投入資本和凈資產掛鉤。《通知》可能改變目前市場不健康的發展狀況,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加強對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的風險管理。
據一份銀保同業數據分析顯示,受險企全年業務節奏安排及新規的雙重影響,4月份單月,銀保市場51家人身險公司新單保費僅860億元,環比3月份單月下降47.6%,減少近半。不過,這個結果在業內人士眼中看來“并非最壞的結果”。據記者多方了解,《通知》對投連險的影響并不大。
今年以來,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均讓走“不尋常路”的多家險企承壓。海通證券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分析,2015年下半年險資舉牌潮后,保監會對于萬能險的監管趨嚴。監管新政下,華夏、生命、前海等平臺類公司面臨保費、增資雙重壓力,償付能力在“償二代”下接近監管紅線,高價萬能險規模將逐漸縮減,“資產驅動負債”激進模式將終結,有利于上市保險公司的價值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