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回歸風險保障的趨勢下,健康險市場持續升溫,其中也不乏外資公司身影。
日前,安盛AXA集團健康險全球業務首席執行官Thomas Wilkinson(托馬斯·威爾金森)、安盛AXA集團健康保險業務全球合作伙伴關系主席Laurent Pochat Cottilloux(勞倫特·伯查德·柯林路),以及安盛天平首席戰略官、健康險事業部CEO袁穎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寄望以健康險為安盛在中國戰略布局的突破口,成為帶動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袁穎暉表示,“安盛天平健康險定位于高端客戶,主要通過專業的保險經紀人或者代理人進行銷售,在產品設計上將考慮中國特色,如結合中醫藥等內容。”同時打造以客戶為中心和數字化標簽。
不過,他也強調,健康險業務不會擁有高額利潤,應該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狀態。中國將是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
以健康險為突破口
目前,健康險在安盛集團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屬于三大業務模塊之一(人壽和儲蓄、財產和責任、健康和保障),健康險在集團業務中占比達到1/3以上,盈利占到40%以上。
托馬斯表示,“安盛集團已在全球64個國家開展業務,其中35個國家擁有健康險牌照,這是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領域。從過往數據看,中國健康險市場將成為安盛集團發展的重要引擎。”
“雖然中國健康險市場及國民醫療保障體系仍處于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但是技術手段發展成熟,如數字化工具和支付體系,且目前增速遠高于所謂成熟國家。”托馬斯續稱。
保監會最新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99.82億元,同比增長36.88%。
托馬斯指出,“健康險是安盛集團深化中國戰略布局的突破口。2009年,安盛集團開始布局中國健康險市場,此后不斷提升經營與運營水平,目前已經具備本土化能力。2016年,安盛集團與安盛天平合作成立健康險事業部,目前事業部共計28人,主要關注中國的富裕人群、高凈值人群、高端企業客戶。”
安盛天平2016年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公司年度凈利潤752.76萬元,其中短期健康險收入為7463.56萬元,同比增長34.56%。
健康險并非高利潤業務
不過,中國健康險市場有規模無利潤的情況值得重視。
對此,袁穎暉似乎并不擔心,其中原因有三:根據全球保險市場的經驗,保險業具有自身的周期性;健康險市場競爭激烈,保險公司、消費者和醫院三方博弈,現有的規模與利潤情況可以理解;在目前的健康險業務結構中,作為賠償性的健康險僅有10%左右,重疾和收取服務費的經辦業務依然占有重要份額。
袁穎暉強調,“未來,健康險的利潤范圍應會保持一種平衡狀態,但是不會擁有高額利潤,尤其是健康險這種針對個人消費者的業務。與西方發達國家類似,中國的醫療體系也會呈現三大支柱,分別為政府醫保,商業健康險和個人支付,其中個人支付比例需要逐步縮小,剩余的部分一半由醫保、一半由健康險承擔,那時健康險才會真正達到一定規模。”
袁穎暉表示,安盛天平定位于高端客戶, “根據相關調查,將近90%的高凈值客戶首要需求是健康,其次是教育、旅游、理財等,而最能打動高凈值客戶的則是品牌和服務;中國的高凈值客戶在選擇醫療服務時,考慮的范圍并不局限國內,還有海外資源。”
在銷售渠道上,“安盛天平將會通過專業的保險經紀人或者代理人完成銷售,如通過私人銀行代理銷售,并提供綜合性健康險產品,具有一定的專業復雜度。此外,安盛天平的潛在合作對象還包括一些國內公立學校、留學中介機構等。”袁穎暉說。
在產品設計上,勞倫特表示,“目前,中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富裕程度越來越高,對醫療服務、醫療消費的高端需求逐年增加。安盛在設計健康險產品時需要考慮中國獨特的醫院類型,也可能需要考慮諸如中醫藥等特色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袁穎暉強調,“中國醫療業對民營、外資的開放速度不斷加快,有效地增加了高水準醫療服務供應商,使得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消費者選擇更加廣泛。在此基礎上,保險公司應該打通合作醫院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數據平臺,強化數據提取和分析能力,實現更智能、精準、預測性的保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