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監管重拳暴打萬能險產品,究竟為何?
自從萬能險成為“妖精”的化身,保監會出臺的每一項監管政策中,幾乎都少不了著重點名萬能險。近日,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就明確要求:
“萬能型保險產品設計應提供不定期、不定額追加保險費,靈活調整保險金額等功能。同時,保險公司不得以附加險(可簡單看作搭售)形式設計萬能型保險產品”。
前幾日,有媒體曝出前海人壽至保監局的文件,提示被叫停萬能險新產品發售而可能出現的現金流風險問題,更是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在監管的密切關注下,萬能險這款產品已經被壓在了五指山下,很難再掀起風浪。在這里,有必要重新回顧下萬能險是如何從一只平凡的保險產品一躍成為攪動市場風云的“妖精”。這對于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金融市場的運作規律是有一定價值的。基于此,讓我們從頭說起。
萬能險,究竟哪里“萬能”?
看到萬能險三個字,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是一款“萬能”的保險,可對各類風險進行保障。這樣理解,就是大大的誤解了!
萬能險的“萬能”并非體現在險種范圍上,而是體現在其兼具投資和保障功能,且繳費方式、保額非常靈活等一系列的產品設計上。
從類屬上看,萬能險和投連險、分紅險等均屬于人壽保險,而人壽保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均屬于人身險的范疇,人身險和財產險則構成了保險公司兩大險種。
先來說說萬能險的兼具投資和保障功能。萬能險投保人將保費交到保險公司后會分別進入兩個賬戶,一部分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于保障,另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用于投資。
提到這里,不得不多說幾句,萬能險、分紅險、投連險,相信大多數人在銀行網點都接觸過或被營銷過,這三種保險理財產品,看上去似乎差不多,都是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資功能,區別在哪里呢?
從表1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區別就在于投連險的投資功能為浮動收益,而萬能險和分紅險均屬于固定收益屬性,且萬能險的收益率要高于分紅險,通常在年化5%以上,這個收益率雖然低于P2P,但由于是持牌金融機構發行的產品,在理財市場上便具有了很強的競爭力。
再來說說萬能險的靈活性。不同于傳統保險品種,萬能險繳費靈活,保單持有人可以任意選擇、變更交費期,再加上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短期內退保免費的功能,用戶可以在特定期限之前選擇“贖回”產品,只享受其投資屬性(年化5%以上的收益率),而放棄其保障賬戶的保險功能。
于是乎,萬能險順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一款“超級棒”的短期互聯網理財產品,一度成為各大互聯網理財平臺的香餑餑。